在沸沸揚揚聲中,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已經在忙碌中逐漸成為確實值得期待的國民黨中流砥柱。而民進黨也在品牌組織與形象的調整中,可能有具體的下一步動作。身為白色力量的代表,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從子弟兵進入立委補選試水溫後,結果的落敗必須思考柯文哲的「品牌」是否真的能達到延伸的效益。事實上,從柯現象對比韓旋風,扣除個人品牌的獨特性與價值之外,最多被比較的就是背後的「組織品牌」。在台灣的政治發展中,尚未出現過沒有政黨奧援當選的總統,但當時柯市長確實是在沒有自己的政黨情況下,包容了淺藍、淺綠、和無明顯政治傾向的年輕人,成為了高票當選的台北市長。
然而這一屆的市長選舉,卻再次回到一定比例上,政黨品牌到底是幫助還是包袱的問題。眾多縣市首長的當選反應的不是國民黨的品牌成功,而是原有執政者的政黨品牌失去民心。可是現實層面來說,柯市長在少了一定泛藍綠的政黨票,還是能當選的情況下,可見「無特定政黨傾向」的人在台北仍然比例相當高,而這群人更在乎的事情,可能就是柯市長放大到佈局總統選舉時必須思考的。
「政治品牌」向來是不容易被分析探討的,但有一點不論是政黨、政治人物還是支持者,都必須面對的,就是「品牌理念」。當一個選民在選市長時,可能在乎政策、城市發展、也在乎理念,但當要投票選總統時,這個候選人背後的政黨理念、對國家發展的最終目標,都成了參考的依據。筆者長期研究品牌再造的項目,其中柯市長至今仍然還在品牌的建立初期,但因為沒有更完整而且明確的論述獨特的「品牌價值」和「品牌文化」,在進入下一個階段時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或許柯市長不一定要將組黨當作唯一選項,但是將自己對於有別於藍綠之後,又如何具體論述獨特的中華民國品牌發展規劃,以及自己的品牌理念和文化脈絡,將是這個農曆新年,給柯市長的中肯建議。在用人上,台北市的政務官甚至文化發展的單位,可能都必須借重藍綠兩黨的人士,但在大是大非的議題上,那些才是真正支持而且認同「柯式品牌」的成員或許更重要。
*作者為品牌再造學院院長,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 負責人&總顧問,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 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