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蘋果所有主要長期債務的資料,公司總額為$103.8B的長期債務都是以公司債的形式取得,其到期日從2019年到2047年(!)不等,其中一年內即將到期、可歸屬為短期債務的部分金額僅僅為$9.8B——上一段論述中的單季營運現金流($26.7B)就算扣掉營運資本增額所需部分($17.1B),剩下的部分償還今年一整年即將到期的債務$9.8B也幾乎可以全額償還。
綜合以上簡單的分析,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總結:蘋果儘管上一季遇到亂流,但其亂流下的營運績效仍舊非常優異,產生的現金流足以應付所有營運和資本結構上的現金需求,因此無需向資本市場伸手,營運本身也就不受股價和市值暴跌的影響。
講完好話後,我們趁這個機會來看看資本市場對於蘋果這樣的「硬體」公司的真心話。
首先我們注意到,儘管$787B的市值聽起來仍然很驚人,但蘋果上一個會計年度(2018年9月29日為止)總營收可是高達$266B,市營比(市值相對營收倍數,market cap-to-revenue multiple)相當於:
市營比=$787B / $266B =2.96X
出現了!硬體公司的「三倍市營比」魔咒,連蘋果這樣的品牌公司都逃不掉!
但是如果讀者中的賈伯斯迷們已經開始痛批華爾街的膚淺,我很抱歉地跟各位報告:華爾街對於蘋果的評價比「三倍市營比」還糟糕,原因在於蘋果帳面上(見上圖)其實還有高達$44.8B的現金,流動資產中還有$41.7B的可出售證券,非流動資產甚至包含高達$158.6B的可出售證券,如果我們假設蘋果營運資本的需求如我們剛剛分析的一樣、全部都可以仰賴營運產生的現金流支應,那麼這些總價值高達$245B的現金和可出售證券,就是我們金融理論說的「超額現金」(excess cash),換句話說蘋果現在的$787B市值反映的,不只是對營運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期望,還包含現在在資產負債表上那高達$245B的現金和可出售證券!
因此要了解市場到底給予蘋果相對於其營收水準多少的倍數,我們必須從金融理論上更完整的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EV)來計算:
企業價值 = 股票市值 + 長期債務市值 – 超額現金
=$787B + $103.8B − $245B = $645.8B
換句話說,蘋果現在$645.8B的企業價值,只不過是上一個會計年度$266B年度營收的2.4倍!比起「三倍市營比」還打了八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