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破題說明重點:(1)廉價航空趨勢導致波因(Boeing)股價翻四倍,航空公司卻經營困難。(2)華航績效比長榮差,但華航發放的員工酬勞遠高於長榮。(3)華航2018年新選任董事會的政治酬庸色彩。
華航的2017年度稅後盈餘是22億(2,208,066千)元,長榮航空則是58億(5,752,067千)元。最近3年的配股息情形是:華航在2016年配$0.46元,在2018年配$0.22元(圖1的D代表現金股利Dividends);長榮在最近年3依序配現金$0.3元、$0.2元、$0.2元,還有股票股利$0.5元、$0.3元、$0.5元(圖2的S代表股票股利造成的股票分割效果Splits)。從股東權益角度,華航敗給長榮!
華航成立於1959年,在1993年股票上市交易;長榮成立於1989年,在1999年才上市交易。以春節假期前的股價計算,華航的市值$572億元($10.55股價乘以5,421億股),低於長榮的$698億元($14.9股價乘以4,682億股),華航是明顯的不長進!所以,Yahoo! Finance呈現的華航未來一年的目標價格是$10元,長榮則是$16元。
由於廉價航空競爭,以及政治、經濟等因素,華航股價從2015年的近五年高點$17.9,下跌41%至目前的$10.55;長榮則是從同期間的高點$21.38,下跌30%至目前的$14.9。同樣面臨廉價航空競爭的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股價仍然呈現緩漲走勢,僅在最近受制於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從近期的高點下跌8%。但達美航空仍然維持每季固定配息的政策,如圖3所示。
華航勞資內鬥爽了誰?當然是爽了長榮、達美等其他同業,另一家更爽的公司是波音公司,如圖4所示,它的近5年股價上漲300%,從$100飆漲到$400。理由很簡單,不管是豪華客艙或廉價航空,都是要採購美國波音或法國空中巴士的飛機。廉價航空是靠削減管理成本,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所以會削減到機組人員的權益,卻是大幅刺激購買新飛機的投資需求。
華航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年度如有獲利,須提撥「不低於3%」當作員工酬勞;長榮航空的對應規定是「不低於1%」。2018年的實際發放金額是:華航發放$7.99億元,長榮發放$2.21億元。也就是說,華航的稅前盈餘僅約長榮的一半,但華航發放的酬勞是長榮的三倍有餘!這個決定是董事會的決策,華航章程規定董事會必須有2位勞工代表,是導致這個不合常理決策的主因。華航在去年發布的新聞稿如下:「公司 106 年度未提列員工酬勞前之稅前盈餘為新臺幣38.21 億元,在兼顧員工既有権益下,爰以現金發放員工酬勞新臺幣8億元。本案業經第 20 屆董事會第 14 次會議決議通過。」它是第 20 屆董事會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