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孚(中國收藏家)雅好收藏文人字畫,復旦大學出版社的《百年文人墨迹——亦孚藏品》,敘述他和一百三十多件收藏的因緣。董橋為此書作序說:這些作品「見證了國族的百年痛史。這些墨跡其實既是百年青史的眉批,更是風雨名士的笑聲和淚影。」書中的最後一件字畫是邵燕祥自書《從今》詩。
《從今》收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邵燕祥詩抄·打油詩》:
「從今誰復補蒼天,夢裡星芒墜百千;文字焚餘呈嫵媚,笙歌劫後變疑嫌;
恥同魑魅爭光焰,甘以錙銖點俸錢;天若有情天亦老,茴香豆饗李龜年!」
此詩作於1989年,是詩人對八九風波後的大陸精神氛圍變異的痛感。表面讀來,眾多精英墜下,文壇多頌德之作,社會信任感蕩然無存。因自身對道德信念的堅持,恥于同小人去嘩眾爭寵,自甘清貧如落魄的孔乙己,只能以茴香豆來招待舊友。但這詩奧妙的關鍵在背後沒寫出來的部分,在「甘以錙銖點俸錢」和「茴香豆饗李龜年」兩句之間,夾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未寫出「月如無恨」,即是心中有恨事。「茴香豆饗李龜年」則含今典、古典。茴香豆出自魯迅的短篇小說《孔乙己》,這是中國每一個中學生都讀過的,邵燕祥自比為不合時宜的孔乙己。
李龜年的典故所指,要從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來解讀: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意思也全在未寫出來的地方,岐王宅裡、崔九堂前,都是對開元、天寶的盛世懷舊,感時傷逝,追悼八零年代改革開放精神的消逝。落花時節,指世道衰敗,又想起對改革開放事業做過貢獻的人。全詩是對八零年代的追思。
刑天舞干戚:陶淵明、邵燕祥的異代同悲
《邵燕祥詩抄·打油詩》另一首《書憤》:
「干戚如今舞已難,獨來獨往困刑天;
頭顱已斫何須好,肝膽猶存未忍捐。
垂垂老矣吳剛斧,西緒弗斯上下山。
上帝已死諸神渴,滄海橫流剩一灣。」
這首詩也列在1989年,顯示是在談六四事件和趙紫陽,往這方向去解讀,意思也就不難理解。
刑天舞干戚,是出自《山海經》的典故。干,盾牌;戚,大斧。《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這一段神話說,刑天向黃帝挑戰爭奪寶座。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死去,而是重新站起,並以胸前的兩個乳頭作眼晴,把肚臍當作嘴;手持斧盾,繼續奮戰。
陶淵明《讀山海經》發揮刑天「操干戚以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