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鵬專文:中美貿易戰打完一場可能還有下一場

2019-02-15 05:50

? 人氣

假設能夠達成協議,中美的競爭會因為這一次的協議簽署而終結嗎?答案應當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當初之所以會產生貿易戰,中美會出現緊張的競爭關係,川普能夠當選美國總統的結構上原因,並沒有因為這次貿易戰的落幕而得到解決。貿易戰的開始其實就是世界上反全球化浪潮的產物,反全球化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在過去三十年以來,西方社會傳統的中產階級在經濟成長果實分配中所佔的比率愈來愈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龐大的中產階級原來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安定力量,當整個中產階級都無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原來的份額,甚至有一些還落入新貧化,一定會對於現狀覺得不滿與恐懼,正好這三十年也是全球化積極進行的三十年,所以不論這兩個之間有沒有因果關係,在很多西方社會的民眾心目中,是全球化導致他們的生活出現了困境,所以很自然地出現反全球化的呼聲,事實上川普也就是在這樣的浪潮之下變成美國的總統。

2019年2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德州舉行造勢集會。(AP)

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可能是1980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因為那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與美國雷根總統做了市場化的改革之後,很多原來國家所扮演重分配的角色都被重新檢討。任何一種經濟發展模式要能夠持久,必須讓大多數的成員百姓能夠在發展中能夠分享果實,但是實際的過程中有一些產業興盛,有一些衰敗;有一些地方興盛,有些地方衰敗。

國家應當動用資源幫助衰敗產業的就業者,能夠學習到新的技能,協助他們轉業,也要動用資源救助衰敗的地區,例如改善該地區的公共建設,讓那些地方具有重新吸引投資的能力。但是一旦國家因為不斷減稅而失去了得到資源的機會,重分配的政策又被質疑,完全是用市場導向來決定資源分配時,雖然整體全球化的利益還是正的,內部的分配會出現問題,落後者不能獲得足夠的幫助與補償,而等到落後者變成佔社會很大比率時,人心必然思變。全球化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但是愈是全球化愈需要配套,這個配套就是剛才提到國家要扮演一個重分配的機制。所以當1980年以後,全球化積極進行,而原有的配套措施不但沒有新建立,反而被摧毀,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

假定中美這波達成協議,其中有一點是會對美國的國內分配,朝向補償落後區域的方向走:中國大陸會增加購買很多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而這些產地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國的中土或南部,很多都是原來在經濟發展相對於東西兩岸比較落後的地方,所以就這點來講是會有幫助,但是它的力量不可能達到將美國整個貧富差距扭轉。

現在美國很多人就把中國大陸視為主要敵人,學者、參議員、眾議員、名嘴都在講,講到後來可能造成很多美國人相信中國大陸的確是他們的敵人,而且很快地就要兵臨城下。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要期待中美的競爭關係在短期內平息是非常困難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