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汪老師這樣的觀點,本文認為台灣人民首先要看見被侵害者的人權背後有一場長達40年的冷戰,我們才能從戰爭之框理論判斷,從支持這場戰爭的意識形態角度來看,哪些人的人權被侵害值得哀悼的,而又有哪些人的被侵害是應該的,是死有餘辜的。
1952年10月11日至15日,爆發了兩岸對峙史上赫赫有名,在1950年代初期中國沿海島嶼的爭奪戰中,國軍獨一無二堪稱全勝,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極少數臉上無光全軍覆沒的,發生在福建沿海鄰近烏坵的南日島,一場勢短節險的襲擊戰。金門防衛司令部下轄之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五師(師長汪光堯)藉夜色掩蔽始趁夜裝載登艦。1952年10月10日凌晨,75師與反共救國軍等部隊分乘3艘戰車登陸艦與十多艘機帆船抵達南日島;隨即轉乘海軍陸戰隊的LVT運輸車登島突擊。經過2天作戰,國軍大致肅清了南日島守軍,基本上佔領全島。在南日島守軍遭國軍重擊之際,解放軍也急速調兵增援守軍;先後增援了2個營與2個連約1千多人登島,然而這些部隊大多由閩籍新兵組建,戰力不強,隨即遭國軍擊潰俘虜。
中共方史料後來對被此戰國軍俘虜的人員,與其具體情況數量有特別交代,指出有包含幾百名為他們開船的漁民和手無縛雞之力的後勤女兵、新兵與黨政人員,之後與國軍一起撤離。這項史料的說法,正可以與蔡先生的說法兜攏對上。蔡先生的說法指出,當時被國軍俘虜的解放軍女兵,送回台灣以後,就與政治犯一起被關在綠島。
筆者大膽推測出來當時發生的故事可能是,這些也成為國府階下囚的年輕女生,以地緣關係來看也很可能故鄉是來自福建省的莆田縣與仙遊縣一帶?因此她們與台灣人的語言多半相通。女俘虜們與政治犯們,在同語言同年齡還有最重要的,同樣被關押的悲慘命運。兩方面很快就熱絡起來,出現雙方工餘相見時在言談信息上互相交流的感情基礎,進而出現女俘教政治犯唱紅色革命歌曲的一幕。
筆者詢問過蔡先生本人,這名女俘他本人是否認識,蔡先生說他並不認識。但是顯然在集中營中這位女士的影響力極大,因為學會這首輕快革命歌曲的人極多,一同關押的難友不只蔡炳紅學會了,蔡焜霖與許多的獄友都學會唱起了這首紅歌。蔡焜霖所描述當時的情況簡直像是一把火焰投入乾柴當中,綠島12個中隊的政治犯在極短時間內都因為這批共俘的加入,很快就成為被紅色政權洗腦過的,在思想上的效忠者。
這位在俘虜營中還在感染別人認同其祖國,來自福建的紅色中國女性,想像中應該是既美麗且勇敢的。但既然沒有留下姓名,事實上無法查考她後來的下落。但是當局草木皆兵到這種程度,連蔡炳紅這樣的粉絲都要槍斃,這位火燒島上的風靡無數追隨者的紅色天后,推估下場應該也很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