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裁縫師、紙紮師等懷揣傳統技藝的職業,是香港文化認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那些一生奉獻在傳統行業的人們由於難與大公司競爭、找不到接班人、需求縮減等原因,面臨產業盛況不再、技藝失傳等困境,如今只剩少部分的人留下來繼續頑強奮鬥、經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便走訪了香港沒落傳統行業:
旗袍裁縫師
在192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掀起旗袍熱,無論何種社會階層,穿著旗袍的女性比比皆是,因此裁縫需求量非常大,然而現今人們只有在宴會、婚禮等正式場合才會穿上旗袍,因此該產業便快速萎縮,連帶旗袍價格跟著水漲船高,1920年代一件旗袍的生產成本只有港幣1元(約新台幣3.9元),但到了今日,香港80年老字號旗袍店《美華時裝》(Mei Wah Fashion)製作的旗袍售價,一件已經高達港幣2萬元(約新台幣7萬8千元)。
美華時裝成立於1920年代,是香港最老的傳統旗袍製造商,創始人的孫子簡漢榮(Kan Hon Wing)對旗袍有一套嚴格標準,因此一件旗袍從製作到完成,需要至少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告訴CNN:「每件旗袍都是獨一無二的。裁縫非常注重細節,如果顧客的『夢想旗袍』太醜,我會給他們一些建議。」
紙紮師
燒紙紮祭品給死者是香港常見的宗教傳統,紙紮師歐陽秉志(Au-yeung Ping-chi)每日工作10小時,將一根根細條狀的竹子彎曲成各種形狀,再糊上香紙與顏料,製成各式各樣的紙紮祭品,從最基本的房屋、衣物、食物,到按摩椅、單眼相機、吉他、筆記型電腦等等,歐陽秉志都能夠製作。
從事紙紮行業將近20年,歐陽秉志相信鬼魂真的能收到祭品,「我相信,才會做的那麼認真,不信的話我就隨隨便便,何必做得那麼有質感」,他表示過去的人即使活著,需要的東西也不多,但現代人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多,死後甚至希望能擁有豪華賓士車跟保時捷。
願意入此行的年輕人不多,面對紙紮行業是否會沒落,歐陽秉志表示,人們二十年前就說這要式微了,但現在他還是天天在做,而自己也還沒想過退休的問題,只希望做一天算一天,「再想的話又得多幾條白頭髮了!」
Fortune tellers, letter writers and the last of Hong Kong's traditional trades https://t.co/V0ZZqOo2YA pic.twitter.com/Z1yGOlYjX9
— Paola Burgos (@PaolaBurgosTV) February 19, 2019
算命師
自1970年代起,香港著名的廟街夜市開始出現算命師擺攤、開店,提供看面相、手相、以及靈鳥占卜等,擅長看面相的金(William Kam,音譯)已經有25年算命經驗,且對自己的能力相當有信心,在靈鳥占卜中,鳥兒會從塔羅牌或是心靈樹卡中啄出一張牌,金表示這張牌就代表顧客的未來,「我根據我的解讀告訴人們全部真相,即使是個壞消息。」
接受CNN訪問時,金說他對未來的生意持樂觀態度,「22年前,我大多數客戶都是當地人或來自中國的人,但現在這條街很有名,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遊客愛這裡,希望這對保護這裡有幫助。」
麻將工匠
麻將在香港已流行數百年,一般麻將都至少包含兩類34種牌,每張牌上都有不同花色,常被當做娛樂或賭博手段。
現今多數香港人都選擇購買工廠製造的塑膠麻將,然而張順景(Cheung Shun King)卻繼承家業,手工雕刻、上色、出售麻將,大多數時間他都是幫人修補或製作缺失的麻將,比較少從頭開始製造整副麻將,他告訴CNN,一整副手工麻將大概要賣4,000港元(約新台幣1萬5600元),且需花費數個月才能完成。
張順景預測,香港的手工麻將店將會在10年內徹底消失,他無奈地表示:「我們無法做任何事情來幫助這行業,因為機械生產正在取代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