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接棒向前行 翻轉傳產

2015-11-03 11:10

? 人氣

許多人心目中,曾經在經濟起飛時期扮演重要角色的傳統產業,已經是夕陽餘暉,而且隨時都可能消失在地平線下,曾經繁榮的雨傘代工產業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在台灣的彰化縣,有一群年輕人卻秉持新世代的創意精神,做出自己的雨傘品牌Prolla,希望能以高品質、符合現代美感的設計傘走出新的格局,讓台灣的雨傘產業脫離代工產業的困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藏在田野中的三代製傘世家

在跨過一望無盡的彰化稻田綠海後,我們找到了Prolla的老家秀裕工業。秀裕工業有著三代人製傘的漫長經驗,雨傘品牌Prolla則是由一群不到三十歲的第三代青年們負責規劃經營。這次My Plus加分誌訪問到了Prolla團隊王詩涵和王俊升這對姐弟,他們分別是Prolla概念名品傘的品牌經理和行銷經理。

王詩涵說,他們家族一直以製傘為業,第一代的長輩只有製作傘骨代工,將傘骨銷售給組裝廠處理,那時候的業務相對單純,只要確保交貨的品質和時間管理。到了第二代王守仁先生手上,秀裕工業開始跨足整合製造成品傘,開始要協調傘面布廠、傘頭和傘尾的製造工廠等,管理交貨與組裝時間。到了第三代開始,秀裕工業又更進了一步,開始打造自己的雨傘品牌。

其實在雨傘製作這個產業中,科技可以取代人力的部分仍然相當有限,在機械製作完傘骨、傘頭、傘尾和傘面等部分以後,組裝、縫紉、綁線和包裝等步驟,仍然得完全依靠人力進行,機器只能扮演半輔助的角色。「除非哪天發展出可以完全機械化製傘的技術,否則製傘業總是跟著人力成本走。」王俊升告訴我們,亞洲的現代化製傘業最早是由日本開始發展,然而隨著人力成本的走高,日本製傘業除了保留高端的設計、品牌部門,將其餘的製造部門外包給台灣的代工業者,台灣的製傘代工業就是在那時開始起飛。彰化縣曾經是製傘業的重鎮,家家戶戶都以製傘為業。但不可避免的,經濟發展也伴隨人力成本增加,製傘業就像遊牧民族一樣「逐人力成本而居」,紛紛遷移到中國。秀裕工業也在成本變遷下,將主要的生產單位遷徙到中國。

讓秀裕工業開始決定推展自己品牌的關鍵,在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那時候秀裕替日本客戶生產的許多成品傘,都堆在港口沒辦法出貨。若沒有自己的品牌,就沒辦法自己掌控銷售和通路,面對市場狀況變動時也束手無策。從事代工所面臨的這種種問題,讓原本就有夢想過自創品牌的王爸爸,定下了經營自有品牌的決心。

圖片提供/Prolla
 

走出代工業 撐著時尚走的 Prolla 

Prolla品牌的的名字由來其實很單純,就是「professional uberella 」的意思,LOGO則是以一個曲線窈窕的撐傘女孩為設計概念。雖然擁有自有品牌一直是王爸爸的夢想,但是王爸爸相信創意的工作還是應該要靠年輕人靈活的頭腦,把品牌的經營完全交給第三代的年輕人處理,信任他們對流行時尚與美學的眼光,自己退居二線只負責硬體研發、生產線和供應鏈管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