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化局長的謝佩霓近來成為日治時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倉庫(三井倉庫)遷移案爭議的核心人物,北市府也因此案飽受文化界批評。謝佩霓31日與媒體聚會,直言市府內部多數是以工程為導向的「開發派」。至於謝佩霓自己,今年2月1日才上任的她坦言,不曉得能在北市府「待多久」。
謝佩霓坦言,自己是沒有蜜月期的,她現在每天幾乎都是只睡2小時,回到家還在看公文。
謝佩霓表示,市府開發派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包括規劃空間與道路,還是沒有把「人」與「人性」等因素納入思考。她會盡力和市長柯文哲溝通,柯文哲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在某些地方「理解的速度比較一般人慢」。
三井倉庫有如「急救的病人」柯文哲:給他CPR
談到30日的文資審議委員會爭議,謝佩霓透露,日前就此議題和柯文哲私下溝通,兩人都將三井倉庫比喻為「急救的病人」,柯文哲主張「給他CPR馬上急救就好了」,謝佩霓則反問:「CPR代價也很大,用了CPR後續生活會受到影響,生活品質也會有問題。」她認為應該一起思考更周延的辦法。
謝佩霓說她希望柯文哲體認自己已不是外科醫生,很多事情需要更多面向的思考,特別是對古蹟、歷史建物,「市府如果在上頭劃一刀下去,未來需要花多久時間來縫合?」
謝佩霓:深思熟慮並非毫無效率
對於現在的市府內部,謝佩霓坦言,多數人屬開發派,大家在處理事情時比較沒有思考到「人」與「人性」等因素,空間、道路的規劃沒有把人放進去思考。她說,自己不曉得能在台北市政府待多久,但未來只能盡力和同僚溝通,儘量告訴大家「深思熟慮並非毫無效率」。
謝以自己第一次和柯文哲面談為例,當時柯文哲問她的第一句話即是「妳的臉怎麼這樣?」她向柯解釋,母親生她時第三周胚胎分裂不全,出生被診斷小臉症合併症;柯文哲還認真和她討論病情。但話題結束後,柯文哲意識到自己很失禮,連忙解釋自己是醫師出身,由此可見「市長不是不能理解,只在某些地方比一般人慢。」
對三井倉庫爭議,謝佩霓希望市府能耐心和文化界持續溝通,如今市府的作法,就像外科醫生將病人綁在手術檯上,講一堆病人聽不懂的醫學術語,接著準備開刀,這樣的情境當然會令文資團體感到害怕。另一方面,謝佩霓也對市府其他官員持同情態度,大家有時會想,如果什麼都不做,反而不會有爭議。
謝佩霓認為,最後一定會有一個妥協的方案;三井倉庫會議一次次開下來,「至少所有人都在捍衛我們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