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讓人看見新疆有多成功!」中國再邀16國外交官參訪新疆再教育營

2019-02-22 16:00

? 人氣

中國近期開始針對新疆爭議性十足的再教育營進行「推廣」。 自從去年12月以來,中國已開放三團外交官參訪新疆的「職訓中心」。 然而,人權團體卻將這些職訓中心視為再教育營。(德國之聲)

中國近期開始針對新疆爭議性十足的再教育營進行「推廣」。 自從去年12月以來,中國已開放三團外交官參訪新疆的「職訓中心」。 然而,人權團體卻將這些職訓中心視為再教育營。(德國之聲)

中國近期開始針對新疆爭議性十足的再教育營進行「推廣」。 自從去年12月以來,中國已開放三團外交官參訪新疆的「職訓中心」。 然而,人權團體卻將這些職訓中心視為再教育營。 這樣的舉動被視為中國駁斥其他穆斯林國家及聯合國的批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外交部上週六(2月16日)表示,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古巴、埃及、柬埔寨、俄羅斯、塞內加爾以及白俄羅斯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外交官,將在新疆進行為期4天的參訪。 而根據路透社報導,有六國的外交官表示中國接下來會邀請沙烏地、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黎巴嫩、埃及、新加坡、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孟加拉國、俄羅斯、土庫曼、喬治亞共和國、匈牙利及希臘共16國駐中國的外交官們參訪新疆再教育營。

有兩國外交官透露下一波參訪被安排在下周。 黎巴嫩外交官表示該國不會參與,而喬治亞共和國外交部則發聲明表示有收到邀請但無法參加。 中國外交部則透過一則傳真,向路透社證實新疆政府邀請一些駐中國的外交官在接下來幾天前往新疆參訪。 聲明寫道: 「我們相信這些參訪能讓這些外交官更瞭解新疆。 新疆是一個開放的地方,而我們相信任何不帶成見的人,能客觀的看到新疆發展的成功之處。 」

此外,中國官員預計週五 (2月22日) 將在北京向外國使節簡報新疆的情況,但中國外交部未證實此消息。

中國「非常緊張」

路透社表示,在新疆議題上,中國政府開始對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感到擔憂。 為了對抗大量指控,中國政府試圖努力針對新疆營造更友善的論述。 一名外交官受訪時表示: 「中國政府目前十分擔憂。 」

China Sicherheitsdienste patroullieren in Uighur-Bazaar in Xinjiang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在新疆議題上,中國政府開始對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感到擔憂。 為了對抗大量指控,中國政府試圖努力針對新疆營造更友善的論述。 一名外交官受訪時表示: 「中國政府目前十分擔憂。 」

此前,穆斯林國家大都不公開針對新疆議題批評中國政府。 但這個月初,土耳其公開要求中國關閉再教育營,指控這樣的做法是人性上的一大恥辱,而這也招來中國政府憤怒的響應。 一個駐中國的外交官告訴路透社說: 「中國政府不希望其他穆斯林國家加入批評中國的行列。 」

中國外交部強調,北京在新疆的作為對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有正面幫助。 它們在給路透社的傳真響應中強調: 「中國在新疆的策略已獲得多個穆斯林國家支持,因為恐怖主義是所有人類的共同敵人。 」

聯合國會議

外交官們也透露,中國預計將在下週一 (2月25日)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與四月底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會上,試圖削減外界對其新疆政策的批評聲浪。 本月,人權運動者要求歐洲及穆斯林國家在聯合國建立一個調查新疆再教育營的小組。

Türkei Protest vor der Botschaft Chinas in Istanbul | Solidarität mit Uiguren (Getty Images/AFP/O. Kose)

外交官們也透露,中國預計將在下週一 (2月25日)召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與四月底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會上,試圖削減外界對其新疆政策的批評聲浪。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中心主任楊恕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強調,開放外國使節參訪新疆是重要的,但他認為這種作法的效果有限。 他說: 「對與中國關係良好且有相似問題的國家來說,它們很容易針對新疆議題與中國達成共識。 但對其他國家而言,這些解釋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美國及其他國家長期批評中國政府的新疆策略,所以這些解釋並不會改變他們心中的想法。 但總體來說,中國政府的作法還是比什麼都沒做好。 」

此前,中國政府強調自從它們兩年前在新疆開啟再教育營後,新疆恐攻的比例就降低了。 它們認為這代表北京的新疆策略相當成功。 人民日報上週透過一篇評論痛斥土耳其對新疆策略的批評,強調事實勝於雄辯。

不少西方外交官近幾週向路透社抱怨穆斯林國家不願公開談論新疆議題,但土耳其的強烈批判卻讓外界覺得穆斯林國家可能很快會開始針對新疆議題做出批評性的評論。 然而,這樣的看法卻被駐中外交官們認為不太可能,因為他們認為許多穆斯林國家自己都有人權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