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起電價平均調降9.56%,每度電從2.8181元降到2.5488元,這一降,台灣的民生用電來到全球最低價,工業用電也穩坐全球第四低。這實在有點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能源困難的國家有本錢享有這種低電價?而低電價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不利於節能,另一方面這個低電價是由大量燃煤火力發電來支撐,相較於人民所承受的燃煤電廠空污危害,省下的微薄電費並不划算。
去年立法院通過的電價公式,簡單的算法就是,成本愈低電價愈便宜。這次會有這麼大的降幅,主要是反映國際燃料價格下跌。不過一下降這麼多,恐怕連經濟部能源局都覺得不安吧。能源局副局長陳玲慧就提到,這個電價公式有每次不得超過3%的漲幅規定,但降幅就沒有限制,未來有必要修正,避免一次降這麼多。
而電價成本跟能源選擇有關,選擇便宜的能源,算出來的電價就會比較低。依能源局計算,2014年每度電的發電成本如下:天然氣3.92元,煤炭1.3元,核能0.96元,風力2.63~8.17元,太陽光電4.75~6.67元。
2014年燃煤發電占總發電量34.59%,比例很高,將這個成本套入電價公式就會拉低整個電價成本而得出低電價。但這種算法並沒有加計外部成本(不是污染防治成本),如果用另一種算法,燃煤發電反而還比較貴。
舉一個例子,環保署長魏國彥去年12月在一場記者會中提到美國杜克大學教授Shindel,在氣候變遷雜誌(climate change)的一篇文章中分析各種發電成本,只看「一般成本」的話,燃煤每度電約台幣三元,太陽能、核能(不包含核廢料處理)約三元多,風力、燃氣約兩元多(產地成本)。
但如果加計「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全球因燃燒排放造成的氣候災變」兩項成本,就不是這種價格了,燃煤大漲到11元,燃氣也上升到4元多。
加計外部成本,能源價格有不一樣的算法
而一旦將減少空污、減少人民健康危害放在心裏的話,能源選擇也會有不同觀點。燃煤電廠排放的細懸浮微粒PM2.5在我國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依環保署計算,加計原生性、衍生性排放源,電力業的PM2.5排放占9.9%,僅次於大貨車16.8%、餐飲業10.8%,居第三位。減生煤救空污已是主流政策,這點從雲林、台中等多個縣市都提出禁燒生煤自治條例,做為PM2.5的減量策略可以得到印證。
而就在電價大幅調降之後,環保署預計近日公告2015年各縣市的空氣品質狀況,最受矚目的是PM2.5,因為這項污染物從2012年開始管制,這次是首次公告,據了解,全國只剩花蓮、台東達到管制標準,其他縣市都還不及格(註)。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就呼籲應該將呼吸平權納入電價公式中,逐漸減少大型燃煤機組,以及民間汽電共生廠的燃煤發電,改燒天然氣以降低空污。
電價應具有鼓勵節能的精神
不過陳玲慧認為,目前天然氣供應已趨飽和,要新增接收站需8到10年,而且再提高天然氣發電也涉及能源安全的問題,這個可以再討論。但無論如何,這種直接把調降的電費以現金折扣給人民是最不用腦筋的政策。
這次電價調幅雖然這麼大,但住宅用電每戶每月也只少72元,小商店少138元。台灣環盟秘書長陳秉亨說,「直接退費是最蠢的,而且用電愈多的退愈多」。不如補助民眾裝智慧電表,有了智慧電錶就能推時間電價,當電價有離峰、尖峰之別,民眾就會調整用電時間,盡量避開用電尖峰時間,反而有利於節能。
總之,如果這個電價公式未來還要用的話,應該考量幾個因素,一是空污等外部成本、二是應該具有鼓勵節能的精神,這才是無論官方或人民所期望的。
*作者為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