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如何讓人走進來、書賣出去?比折扣更有效的是這招

2019-02-24 09:10

? 人氣

劉定綱並指出,周末六日的活動安排,除了深度溝通外,「導購」的功能也比較好,如有些講座,由於官方舞台位置就在攤位對面,可以快速引導讀者回到攤位;對出版社來說,當然希望兼顧深度溝通與銷售,所以在攤位陳設上,頭幾天會增加多樣性,可能有些書深度讀者已經有,就可以給他們看更多選擇,但最後幾天衝銷售時,就會讓容易推的書擺上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明雲則表示,因為書展是少數跟讀者接觸的管道,辦講座很重要,另一方面,銷售也很重要,「銷售的重要,是在考驗你的書讀者是不是接受,等於說是一個交流的延伸」,所以有時候會在書展出新書,也會做一些小活動、小遊戲等,畢竟此時面對的讀者是全面的,有人不見得聽過玉山社,會希望趁此時讓大眾更加瞭解。

在活動安排上,玉山社行銷企劃副理侯欣妘指出,如果是在自己攤位上辦的講座,預想的是對議題有興趣的讀者,而在官方舞台上辦的,則是希望接觸大眾讀者、突破同溫層,所以都會跟講者事先溝通,希望講大方向,不用都聚焦在書本身,如其中一場講座,她有先問台下聽眾,不認識講者的舉手,很多人都舉手,所以此時是要盡可能吸收不同的讀者,也會在現場陳列書籍讓讀者翻,講座後並會安排回到攤位上簽書,把人流導回展位。

海穹文化負責人李伍薰則表示,辦活動本身就有包含銷售的部分, 另一方面則是把出版社看好的作者,介紹給大眾,過去在書展發表新書的作者,作品都蠻搶手的,的確有成功介紹給大家,書展是很多人認識作者的管道。

同性質展位集中較佳?趙政岷:展位區域取決於廠商

但對於講座位置與展位之間的安排,劉定綱則認為,若能將性質類似的出版社集中,如人文社會、宗教這樣分區,也比較容易吸引核心客群,像今年德國館、文學館等大型展位,其實都有次中心的概念,周遭都是性質類似的出版社,就可以彼此帶動銷售,官方舞台的節目安排也可以配合周遭性質。

對此趙政岷則表示,其實是有分綜合書區、文學書區、宗教書區等,但因為廠商要報名哪一區,是他們自己選的,像有的童書出版社,也不會選在童書館,另外像城邦、讀書共和國、時報等,有些是綜合型的出版社,什麼類型都有。

德國作家史坦格與台灣記者林育立在台北國際書展德國館討論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蔡娪嫣攝)
圖為德國作家史坦格在台北國際書展德國館討論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資料照,蔡娪嫣攝)

此外在各舞台部分,趙政岷解釋,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屬性 ,像藍沙龍是以文史為主,紅沙龍可能偏生活,但有時候來申請的活動,可能文史類的特別多、生活類特別少,這個舞台會太空、那個舞台會爆表,所以也保留一定彈性,因為事先是算不準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