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上的摩天大樓」台灣旅美女科學家發現特異超大質量黑洞

2016-04-07 13:27

? 人氣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發現的巨大黑洞(NASA)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發現的巨大黑洞(NASA)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2億光年的波江座(Eridanus)NGC 1600星系中心發現一個非常罕見的黑洞,不但質量相當於170億個太陽,而且位於一個不太可能出現超大質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的區域,研究人員形容為「小鎮上的摩天大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項觀測發現挑戰了天文學的傳統認知:超大質量黑洞往往出現在星系簇擁群聚的區域。未來天文學界將更加關注宇宙中星系較稀疏的區域,看看是否也能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馬中珮(Chung-Pei Ma)1966年生於台灣,是新聞界耆宿馬驥伸與黃肇珩的女兒。馬驥伸曾擔任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院長。黃肇珩曾擔任中華日報社長、正中書局總經理、監察委員。馬中珮就讀北一女,但高三那年遠赴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專攻物理宇宙學(Physical cosmology)與粒子物理,1993年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取自網路)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取自網路)

特別的是,馬中珮也是一位音樂家,念北一女時曾獲全台灣小提琴競賽冠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深造時,也同時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院(NEC)修習小提琴課程,還曾經登台演出。馬中珮目前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旅美台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對於自己的新研究成果,馬中珮受訪時表示,如果把黑洞比喻成是一座摩天大樓,依據過去天文學界的經驗,超大質量黑洞應住在繁華的「大城市」,像是台北或紐約,它所屬的星系附近應該有很多鄰居星系;但這次發現的NGC 1600超大質量黑洞,卻如同住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小鎮。

過去天文學家發現的最大質量黑洞,是一個相當於210億個太陽(我們銀河中心的黑洞只相當於400萬個太陽),位於后髮座星系團(Coma Cluster),當地「星口稠密」,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1000多個星系。

后髮座星系團(Coma Cluster)(取自網路)
后髮座星系團(Coma Cluster)(取自網路)

馬中珮認為,宇宙中應該還有不少像NGC 1600這樣看似平凡、卻暗藏巨大黑洞的星系,讓天文學家的目光從「大城市」轉移到「小鄉鎮」。馬中珮領軍的「MASSIVE Survey」巡天計劃與多座天文台合作,從2014年開始探尋鄰近的巨型星系與黑洞。

NGC 1600黑洞最先是由參與計劃的德州麥克唐納天文台(McDonald Observatory)發現。剛開始,光譜觀測資料還不太夠,但馬中珮的團隊已經察覺它的特異之處,她說:「當時就像從非常遙遠的地方觀察一個颶風,我們無法確定這個颶風──黑洞──的規模,但是已經可以感受到它的威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