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珮團隊懷疑自己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於是利用雙子星天文台(Gemini Observatory)的夏威夷站,也求助於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ST),繼續探查這個橢圓星系,確認這個黑洞的「影響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馬中珮說:「我們發現這個地帶的恆星高速運動,從速度來看,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星系中心有一個質量相當於170億個太陽的黑洞。」
后髮座星系團有眾多輝煌星系雲集,相較之下,NGC 1600卻是一枝獨秀,亮度至少是鄰近星系的3倍,其黑洞佔去整個星系質量的2%,是天文學家先前估計的10倍。
小型黑洞多半來自大型恆星的重力塌縮;巨型黑洞則多半來自兩個星系相撞擊時,其小型黑洞也相撞並結合。我們所在的銀河(Milky Way)仙女座(Andromeda)兩大星系未來也會相撞、結合為一個更大的星系,而兩者的黑洞也將結合為一個巨型黑洞。
至於NGC 1600及其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馬中珮認為NGC 1600可能曾經「吃掉」不少鄰近星系,連帶接收對方的黑洞。也正因如此,NGC 1600所在區域才顯得「地廣星稀」。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天文學系主任羅布(Avi Loeb)表示,馬中珮團隊的新研究令人振奮,希望未來能夠發現更多類似的黑洞,「根本的問題是,什麼樣的環境條件有助於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我們期盼未來透過類似的研究,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