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家人生病就要犧牲毛小孩?研究顯示寵物不只是人類的朋友,也是好醫生!

2016-04-13 16:48

? 人氣

《聯合新聞網》也指出,台灣一位百歲阿嬤長期受失智症所苦,不喜歡與人交談,但在治療單位偶然遇見一隻黑色小狗,突然想起了自己以前飼養的寵物,並開始會跟狗玩耍,也重新開始與他人交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陳美麗表示,幫寵物梳毛,能夠訓練患者手部的動作,寵物帶來的刺激也能增強失智老人的社會行為。桃園市衛生局也因此計畫在今年引入「寵物治療」,照護單位提出申請,由衛生局媒合,讓「寵物醫生」每周有兩、三次陪伴病患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培養貓、狗作為寵物醫生有時需要耗費極大心力,除了考慮其穩定性外,也要考慮病患是否有能力維持動物健康,否則若貓、狗突然離開主人,將對主人的病情造成負面影響。為避免這樣的狀況,《愛‧長照》網站也分享,台灣也有專家用烏龜擔負陪伴病患的工作。烏龜的飼養相對較簡單,可以減輕病人的負擔,但是也一樣能維持病患的責任感,這些專家還會舉辦烏龜爬行比賽,看哪位病患的烏龜跑最快就獲勝,這樣的方法也能激勵病人更用心照顧烏龜。

加拿大寵物探病日 寵物每周與主人會面一次

在加拿大,一位名叫Donna Jenkins的男性發起了「寵物探病日(Zachary's Paws for Healing)」活動。他的姪子Zachary因病住院治療,但醫院禁止寵物進入,所以他和寵物狗也被迫分開。後來,他的家人將狗偷偷帶入醫院探視,竟有效幫助治療的效果。因此,他們一家決定發起這個活動,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Juravinski醫院,開放寵物們每週一日、每日一小時進醫院探望自己的主人,給予主人更多支持。當然,寵物們進醫院前須經過清潔,且根據病人病況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

寵物不僅是人類的好朋友,也可以作為病人的醫生。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陳美麗在《聯合新聞網》的報導中也指出,動物對於醫療的輔助可分為三種模式:純粹陪伴的「伊甸園」模式、以寵物擅長技藝與病患互動的「動物輔助活動」模式、有明確治療目標的「動物輔助治療」模式。無論採取何種模式,寵物在病人的生活中都常能扮演正面的角色,讓他們在難受的治療過程中不孤獨。

在台灣,也有「台灣狗醫生」團體,提供陪伴活動及復健治療。可參閱「台灣狗醫生」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