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馴服」燈神的歷程
燈神的形象改造過程亦不遑多讓。類似燈神的精靈(Genies 或 Jinn)角色,遍及「一千零一夜」不同故事,造型百變,亦正亦邪。中東本身擁有豐富的精靈傳說,早見於伊斯蘭教出現以前,後來的「可蘭經」形容,精靈為真神以「無煙之火造成」。
自「一千零一夜」出版以來,歐洲插畫師便創作他們心目中的精靈外貌,體現對伊斯蘭世界的東方主義式想像。Galland 出版的「一千零一夜」法文版插畫,由荷蘭藝術家 David Coster 操刀,歐洲畫家筆下的首位燈神於焉而生。學者專家 Robert Irwin 指出,當時燈神是個「穿著破爛長袍的巨人」,與迪士尼的可愛燈神造型天淵之別。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法語教授 Anne E. Duggan 表示,當時這些精靈的設計,關乎歐洲人對阿拉伯世界的觀感,但歐洲人的想像亦難以擺脫自身文化局限,以致插畫師筆下的精靈面貌,通常都類近歐洲人熟識的巨人、天使長、希臘或羅馬神祗、甚或是吸血鬼。
精靈的性格描寫亦隨時間改動,人類學家 Mark Allen Peterson 在著作 From Jinn to Genies 中提醒,精靈起初是「擁有自由意志」,甚至是有潛在威脅的可怕存在,但後來改編版本卻把精靈「馴服」,譬如是受困在神燈中、純粹滿足人類願望的燈神。
踏入 20 世紀,插畫中的精靈造型,愈來愈近似當時描繪中東及北非生活的諷刺漫畫。1907 年插畫師 Edmund Dulac 為故事 The Fisherman and the Genie 設計的精靈,擁有鉤鼻子和一身深膚色,與諷刺漫畫繪畫的中東及北非人相似;1912 年,愛爾蘭插畫師 René Bull 描繪的精靈,同樣是擰眉瞪眼、膚色黝黑。
相對而言,迪士尼動畫的燈神,確實打破部分既定的刻板想像,藍色外觀是前所未見,加上著名配音員 Robin Williams 聲演,令角色變得諧趣好動,會做鬼臉逗人發笑。部分鬼臉造型甚至有現實依據,譬如是保守派知識分子 William F. Buckley 和電視節目主持 Arsenio Hall 的外貌,成為後來老少咸宜的經典形象。
去年年底,迪士尼發佈「阿拉丁」真人版造型照時,曾經有粉絲投訴扮演燈神的威爾史密斯未有全身染藍;到威爾史密斯染藍的預告片亮相後,反響似乎比不染藍更加大。染藍不染藍原來事關重大。雖則韋史密夫的燈神造型,未必能夠突破動畫版經典,但只要比較燈神數百年形象演變,染藍威爾史密斯其實還不算太壞。
文/BRIAN LIU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為何「阿拉丁」燈神染得一身藍?)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