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第 91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幸福綠皮書》,由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居住於紐約的非裔美籍鋼琴家唐薛利與義大利裔白人司機東尼,在一趟為期 2 個月的南方巡迴演出中,如何消除對彼此的刻板印象,並放下偏見成為人生摯友的動人故事。
看似平常且單純的劇情,隱藏著各種撼動人心的橋段;詼諧風趣的樣貌下,除了暗諷 1960 年代種族歧視的嚴重問題外,進一步刻劃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情誼,是一部具有絕對發人省思的深度電影。
電影中許多哲理和經典台詞,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編輯將從 5 個觀點,分享從《幸福綠皮書》所得到的心靈寶藏。
1. 厭惡是因為不了解
為什麼白人會那麼討厭黑人?說穿了,就是因為「不夠了解他們」,帶著自以為是的見解,從貶低他人中得到自我肯定。片中,東尼的舉動不論是丟掉黑人用過的杯子,或者不願意幫唐薛利開車門、提行李,正是因為骨子裡那既定的價值觀無法允許自己對「低下者」提供服務與幫助,以捍衛自我的尊嚴。
你是否也會在無意間針對某些人,不論他們做了什麼總會無限放大,永遠只看到錯的地方。試著捫心自問:「你了解他嗎?憑什麼這般篤定呢?」
2. 尊重不同的價值觀
劇中,東尼不止一次向唐薛利互開砲火,爭論著事情的做法或對錯。好比在休息站時,東尼隨手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幸運石」紀念品,被唐薛利強力斥責,惱怒的他當下雖然表現聽從,卻暗自將石頭偷藏起來,看在唐薛利眼裡,最後也是欣然接受。
撇開黑白膚色的種族議題,唯有多接觸與自己不同的人,才有機會明白許多事情沒有對錯,當你能夠敞開心胸,接受其他人的觀點時,就表示人生的道路又再次被拓寬了。
3. 接受心裡的黑暗面
在不一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使這世上沒有兩個人的個性是 100% 相同的。在夜店擔任「保鑣」一職的東尼,形容自己最喜歡「唬爛」,為了要說服別人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不開心就用拳頭解決事情;而溫文儒雅的唐薛利,沉靜的外表下其實有一顆寂寞的心,常常獨自一人發呆、喝悶酒。
有些藏在心裡的瘡疤,就算表面看不出來,卻總在不自覺的狀況下顯露。在一次意外後,憤怒的唐薛利向東尼大喊:「我不夠黑,也不夠白,又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麼?」一字一句如一顆顆豆珠般直接往東尼臉上砸,對唐薛來說,這種情緒無疑是種宣洩,揭穿了他冷靜外表下的脆弱,全然釋放後,對他未來的價值觀、人生觀,便會悟出新的見解。
4. 勇氣是改變的關鍵
電影中,仍有許多黑人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橋段,英文電影名稱《Green Book》其實指的是一本黑人旅遊美國境內的指南,記載了所有黑人可以去吃飯的餐廳、留宿的旅館,避免在旅途上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明明受邀表演卻只能使用如廢墟般的洗手間、能演奏卻不能在餐廳用餐、想要買件西裝、喝杯酒都處處受限,種種不合理現象,反映了從前種族紛爭的嚴重性。
然而,唐薛利大可待在溫室,為何執意要做全國演出呢?他說:「光有才華是不夠的,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唐薛利用自己是「知名音樂家」的角色站出來,希望社會大眾能用客觀、友善的角度來看待黑人。
5. 友誼在互相中建立
劇情拉回東尼與唐薛利身上,從一開始的互看不順眼、言語衝突、價值觀對立,到後來漸漸為對方著想、抱不平、表達關心,這一連串的過程中,都是兩人互相認識、尊重後所得來的可貴情誼。
身為司機的東尼在返回紐約的回程中因體力不支無法前進,而唐薛利放下了「主僕關係」主動開車送東尼回家過聖誕節,代表著雙方早已將對方當成朋友。人與人之間,有時候不需要任何話語,「行動」就是代表著對彼此最真誠的關心。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不敢跨出第一步的寂寞之人。」人們總習慣用層層面具來武裝自己,存在於小宇宙裡,過著安逸孤寂的生活;放下自尊,當踏出了那一小步,也許就能找到一個能自容自在的溫暖之處。
文/Flora Lin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女子學(原標題:改變人心的關鍵是「勇氣」!《幸福綠皮書》:「跨出第一步才有機會消弭別人對你的偏見。」)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