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覽間裡,接受美軍工兵團委託策展,並管理考古收藏的考古學家說得很淒慘,他認為像是大蕭條時代的農民,作物才要收成卻被風災摧毀:「國家歷史保護是初步工程。從立法完成起,我和同代許多人在考古領域受雇一輩子。前無古人,可能也無來者。縱使許多人警告這是不受歡迎的立法,但太多人漠視其後果。我們活化歷史,然而一旦法案日落西山,加上我們這代凋零殆盡,到時候考古學一旦殞落也沒有人會在意了。」
國家人文基金(NEH)每年提供十八項獎助,持續為文物儲藏空間注入活力,提供檔案專家和博物館管理人援助。另外,根據考古學家喬凡娜.維特利(Giovanna Vitelli)轉述,她剛獲得美隆基金會(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資助,指導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的大學約聘計劃,用於構思教師參與收藏的新方法。她說:「我有一堆錢和一堆博士後研究員。」他邀請大家一起合作:「我在沙坑裡,而且有一堆玩具。」她似乎是唯一不用哭天搶地,也不至於處境艱難的考古學家。
我跟隨幾位考古收藏的烏鴉嘴(Cassandras)到另一個座談會場,討論考古資訊的取得和保存,並當面提問優雅、和藹可親的約翰.耶倫(John Yellen),他主持的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深具影響力的補助計劃,把許多考古學家送進田野。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考古學補助金,只提供長期保存考古資料的計劃,這樣其他研究人員也可以查用那些資料。但「一旦他們有錢了,」耶倫坦承:「我們就幫不上忙了。」考古學家資料查用的專屬權限,要維持多久之後才開放呢?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考古學家無法從發掘和出版之間走出來,這導致知識工作裹足不前、文物和資訊束諸高閣,其他研究者想要查閱也不得其門而入。
耶倫表示,國家科學基金會也「面臨國會省錢的要求,我們的差旅預算降了百分之十五。座談者提供建言、評審申請案,但我們沒有錢提供點心,而且提案申請大量增加。」難怪那天晚上在飯店大廳的噪音震耳欲聾,考古學家跨桌喊叫,或坐在戶外噴水池邊嘲笑諸神。幸運的田野考古學家,有的將前往土耳其,有的要去南非海岸的洞窟,有的會去祕魯沙漠,有的要去華盛頓州,有的去喬治亞德馬尼西(Dmanisi,漂亮的直立人頭骨)或者他們散落鄉野,在推土機壓過之前搶救歷史。削瘦、飢腸轆轆的研究生結隊漫步。助理教授點著皺巴巴的鈔票,互相比較差旅補助多寡,而文物保管者則對著啤酒念念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