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茶伯原以為警察要開單,結果他說「我要一份」。為什麼街頭職人正在凋零?

2016-05-07 11:30

? 人氣

職人們的年紀大都落在五十到七十歲間,而這通常都不是他們的第一份工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想像中,他們應該都是迫不得已才選擇了這份職業,賺取微薄薪水以餬口。但事實上,許多職人的兒女,都有相當不錯的發展,有人負笈國外,有人是護理師,而他們繼續做著移動職人的工作,並非為了收入,而只純粹覺得老了應該多運動。

現今也漸漸出現一些年輕的移動職人,其中一位是「舊東西拿來賣」的類型。那個男孩僅二十餘歲,沒有去找別的工作,選擇跟在爸爸身邊學習,之後他將接下爸爸的小貨車,天天於巷弄中穿梭,播放著「碎玻璃拿來賣、壞鐵仔拿來賣、空罐子拿來賣」的錄音帶。

意識到這樣活力有機的庶民文化,可能在都市文明的衝擊下逐漸凋零,四位女孩選擇以所學的專業,製作酷卡、明信片、有聲卡片等文創商品,記錄移動職人的故事,並於五月中旬在剝皮寮展出。

職人3.jpg
(圖/Vstory)

他們踏實守本,做事不做夢

如果城市是座大鐘,移動職人們便是其上的指針,平日用富含個人特色的聲音報時,季節轉換時,便提醒全城的人該換上清涼短袖或加件刷毛外套。麵茶吳先生是桃園人,平日賃居台北,夏天淡季時回老家種田,冬天再到台北繼續賣麵茶溫暖大家的胃與心;麻糬菜燕林伯伯,將寫著麻糬菜燕的招牌翻個面改賣冰淇淋,夏天就到了。

對於工作,職人們往往有自己的堅持。賣燒肉粽的黃伯伯,每天早上起來將妻子炒好的配料包進肉粽裡,就出門販售肉粽,秉持「食物不能隔夜」的原則,一定待到東西完售才回家;他也從不留聯絡方式給客人,不提供貨送到府的服務,想要品嘗熱騰騰的好吃肉粽,就耐心等待那一聲「燒肉粽」經過巷口的幸福時刻吧!

移動職人們不做夢,他們踏踏實實過生活。日子一天一天過下去,就不必擔心未來。他們從不埋怨生活少給了他們什麼,沒有憤怒,沒有不滿,「這就是生活啊,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就不要想」,心情豁達,人生就開闊,也難怪人們聽到熟悉的叫賣聲自遠而近,情緒便能自然放鬆,可以帶著由衷的微笑走向他們說:「伯伯我要一份這個。」

聲音跨越時空,造就有溫度的風景

相較於固定攤商或是一般便利商店,巷弄移動職人多了幾分人情味,他們是城市裡有溫度的一片風景。時間的精華凝縮於他們身上,他們標記了四季遞嬗光陰流轉,他們見證了萬丈高樓平地起,他們是旅居他鄉的遊子,心裡最深刻濃厚的一抹鄉愁。

每一步他們踏出的足跡,都紮紮實實踩在這片土地上,而每一聲叫賣,將在巷弄間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story(原文標題:巷弄間的移動職人,創造城市風景,連結世代記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