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凱董事長沈文振有三個經營基調:分享、互相幫助,不用拚得你死我活;創造多元化機會;追求三倍以上的創新價值。這使得拓凱在包括網球拍等五項產品上,都取得世界第一的地位。
談到台灣製造的碳纖維網球拍,四十歲以上的人應該都對肯尼士(Pro Kennex)這個品牌印象深刻。這個橫跨1980至1990年代的台灣品牌,在全盛時期曾經銷售超過全球六十國,套用時下的流行用語,可說是台灣之光。但因為多角化經營,管理失控,肯尼士的母公司—光男企業於2000年結束營業,全球網球拍市占率曾高達四分之一的肯尼士,就此走入歷史。
雖然肯尼士風光不再,但台灣的網球拍製造未因此沒落,許多光男出身的幹部和工程師,將相關的技術和產業鏈重新串聯,讓Made in Taiwan的碳纖維網球拍再創巔峰。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位於台中工業區的拓凱實業。
目前拓凱的碳纖維網球拍年產120萬支,全球市占率高達三成,世界第一;全球前五大網球拍品牌,有四家是拓凱的客戶。
拓凱創辦人,也是現任董事長沈文振,就是光男企業成立初期的員工,從基層做起,七年就升到了副總經理。沈文振回憶,當年碳纖維材料多用於航太產業,唯有羅光男眼光獨到,將這種量輕質堅的複合材質,用來製作網球拍。1979年,沈文振離開光男,隔年創業,成立拓凱。雖然是光男出身,不過主要負責業務的沈文振,其實並不了解碳纖維的製作配方。
門外漢自行摸索配方
碳纖維是很細的結構,直徑大約五至八微米,比人類頭髮的六十至九十微米細小得多,而且碳化後,本身沒有任何強度,輕輕一吹就會斷裂,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堆疊,再加入樹脂做為黏著劑,才能發揮足夠的強度,這也是碳纖維品質的關鍵。
一支球拍看起來很簡單,但要配出正確的材料可不容易。雖然當時公司裡有一名來自光男的高階技術人員,但拓凱還是缺少了關鍵技術,也就是樹脂成份的配方,該怎麼辦呢?
沈文振親自跑到法國和日本等地,找回各種樹脂配方逐一測試,然後自己畫模具試產,不斷改善品質,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終於成功製造出拓凱的第一支碳纖維網球拍。
有產品不代表有訂單,沒有訂單就沒有收入,接下來的挑戰才開始;而且生產需要大量的資金。這是沈文振創業初期的第一道難關,為此,他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同樣也是光男人出去創業的山河森公司,創立時間比拓凱更早,而且規模比拓凱大得多,但當時因為技術問題,一度面臨大量退貨。沈文振決定把自己花了很長時間研發出來的碳纖維材料,直接賣給山河森,以解決對方球拍的品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