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街角的咖啡廳裡,Peter向我們分享他的生活,高中時從花蓮到台北念美工,只為了「想學攝影」這一個簡單的念頭;畢業之後,站在大學考場門口時又毅然決定「不想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而不升學;經歷過一些在台北摸索的茫然階段,開始在某次機會下開啟了「到非洲旅行」……
現在的他,已經旅行過許多國家、出版了《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兩本暢銷書,隨著他的文字燃起的「夢想效應」也蔓延到許多人年輕人身上,越來越多人受到感染,趕於去追尋心中的異想世界。「夢想對我來說其實很簡單,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無論那是否被否定、被質疑,有時候也會被當成白日夢,不過還是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這是他的異想,在6/18(六)除了雜誌舉辦的的「異想論壇」上,peter Su也準備好要把這份「夢想效應」傳染給每一位聽眾!
指北針
當我們總是被升學、念書、就業這樣標準的人生SOP困住時,Peter Su像是擁有一支自己的指北針,指著自己的北方。他敢於做與世界都不一樣的決定,「只是去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而已。」Peter認為,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很重要,他也從不後悔做了這些決定,反而,這些決定都讓他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氾濫的使用「夢想」這個詞,其實只有「踏出那第一步」是最難的,之後的,就是實踐夢想的道路了。
自己的北方
當與自己妥協完畢,擁有了選擇的勇氣之後,我們或許還需要承擔來自家人與社會的期待,Peter當然也經歷過!「在社會中,我們太常隨意幫別人貼上標籤了,我們隨便用一句話、一張照片去揣測別人的樣子,甚至去攻擊和否定一個根本不認識的人。但其實人不應該是一種商品,我們有很多種面向,也可以定義自己的價值。」
一邊採訪,我一邊感覺到溫暖的力量,他的人一如他的文字,自信而真誠,很深刻卻也並不張揚。
航道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理想的生活樣子,可能是成功,可能是幸福,但那個「喜歡的生活」應該是拿來經歷而非幻想的。Peter很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他把工作(廣告設計)、娛樂、旅行、寫作全部交融在一起,寫作和工作的靈感,也大多來自「對生活的體驗、對人群的觀察」,只去想像是不夠的。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完成一些夢想清單上的事情,他還正在籌備第三本新書,並規劃研讀心理學,這樣豐富而精采的生活,令人很羨慕。但或許也並不那麼遙遠,就從去「做」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