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台灣味!酒家菜「魷魚螺肉蒜」的由來…

2016-06-15 07:00

? 人氣

佛跳牆食材有十幾種,舉凡地上爬的、海裡游的都有,像是魚翅、海參、豬腳、豬肚、香菇、芋頭、紅棗,有的人還會加入小排骨、鳥蛋。佛跳牆的難度在於每樣食材都必須個別處理,像是豬腳及豬肚必須先滷過、排骨先炸六分熟、芋頭去皮切塊炸熟、魷魚及香菇也要分別浸泡切好。其中高湯取自各食材備料過程的湯汁為基礎,例如魚翅的羮湯、海參的濃汁、豬腳的滷汁以及發泡魷魚香菇的水。整體而言,佛跳牆做工細緻,還講究烹煮時的火候與容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佛跳牆
佛跳牆

酒家宴席菜的總數以十道,十二道,十四道偶數計,當用餐到一半時,也就是六道菜時,稱之為「半宴」。這時會上甜湯,由主人更新餐具後再用甜湯,用完甜湯後會請客人稍事休息,或抽菸或擦手洗臉,之後再由主人將客人請回餐桌。藝旦則是安排在開席或半席間表演。

第二代酒家菜原創性高

1960年,戰爭結束後,隨著經濟發展與國民收入增加,酒家蓬勃發展,更是大老板們談生意與黑道大哥喬事的好去處,像是黑美人、五月花以及醉月樓等,北投的溫泉酒家亦在此時興起,但仍以大稻埕地區為主要戰場。

第二代酒家菜的主要特色在於料理的原創性高。因為經濟快速發展,許多人談生意、喬事情都會跑酒家,但生意人常常一個晚上都要跑個兩三攤,酒家都是最後一攤,而這些人到了最後一攤,早就已經吃飽了;為了賺這群大老闆們的錢,廚師必須想盡辦法讓人動筷子,因而致力於研發新菜色。據說每位在酒家工作的大廚們都要有研發一,二百道新菜的能力,口袋裡都備有一張神秘的小菜單。

魷魚螺肉蒜可以說是這個時期的經典代表作,據說還有著作專門在研究這一道菜。歸納各方說法,這道菜的來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這是過去家庭的宴客菜變成火鍋;二、因為當時經濟發達,所以各式罐頭很多,因而想辦法讓罐頭入菜;第三種說法是饕客出題,要廚師將罐頭食品變出一道料理來。第二種與第三種說法的背景都是因為當時罐頭食品盛行,但如何將食品還原為食物原味,則是功力的考驗。

魷魚螺肉蒜的主要食材,如同其名,有魷魚,螺肉以及蒜苗,但細部的配料仍有南北的分別。一般而言,北部會加入里肌肉羹;南部則是加上香菇及竹筍一起煮。最後再把螺肉的罐頭湯加進去提鮮,據說,螺肉罐頭一定要指名雙龍牌才對味。

此外,為了讓大老闆們爽快地掏錢出來,第二代酒家菜還有個小菜免費招待的特色。針對熟客或主顧,店家往往會招待一些私房菜,給足主人面子,只要主人「奇摩子」好,小費一打賞就相當可觀,也因此讓廚師使得出渾身解數、推陳出新,像是鯉魚蝦、炸冰塊等,都是當時著名的菜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