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痛,因此往往被家長忽略此問題,即使專業醫師也無法保證檢查出所有的病患。
小智麻在幫寶寶換尿布時,發現寶寶的腳似乎長短不一致,看起來兩腿也有些不對稱,到底是不是看錯?還是真的骨頭沒長好?這會影響寶寶未來的骨骼發育,甚至會影響學走路嗎?
寶寶長短腳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
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痛,因此往往被家長忽略此問題,即使專業醫師也無法保證檢查出所有的病患。它可能造成日後不良於行的病痛與後遺症,而愈早發現愈容易治療,因此父母與醫師都必須一起提高警覺。以下資訊將讓爸媽們了解,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是連接骨盆及大腿的關節;台灣每1,000名新生兒約1-2位,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
●在嬰兒時期會表現出關節鬆脫,長大則有髖關節脫臼、長短腿、終身跛行、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
兩項早期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重要徵象
(一)危險因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女嬰比男嬰多,常見於臀位產的嬰兒(特別是兩膝伸直的臀位產)、有家族病史、第一胎羊水過少者,以及出生就有斜頸、兩腿姿勢不對稱、膝後翻、前足內翻等肢體變形的嬰兒,有以上危險因子的嬰兒應特別注意。
(二)身體徵象:若您的寶寶有大腿外張受限(圖1)、長短腿(圖2)、髖關節動作時有聲響等現象,請告知您的兒科或家醫科醫師,特別留意髖關節的問題。
左腳異常
左側大腿外張角度明顯較少,可能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嬰兒仰躺,同時彎曲兩側髖關節至90度,雙足離開床面,圖中左邊膝蓋高度較低,可能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治療方法
在嬰兒期(小於一歲)必須遵守下列三大原則
- 完整復位。
- 恢復髖關節穩定性。
- 重塑正常的髖關節骨(包括軟骨)。
愈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愈容易治療,例如:6個月大之前檢查出來,可用吊帶矯治;6個月大之後檢查出來,往往需要徒手復位及石膏固定來治療;一旦延遲至開始步行後才發現,則需開刀手術方能復位(但以上治療方式會因人而異)。
早期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自然復原,但是若將嬰兒束縛於過緊的包巾中,使大腿處於伸直併攏的姿勢,會阻礙此自然復原,或惡化為脫臼。將大腿處於自然的屈曲外張姿勢,則有助於髖關節的發育。
上述治療原則可使60-80%的患者恢復正常,其餘才必須考慮或請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開刀治療。愈是能早期察覺,確定診斷治療,結果恢復愈快、更好喔。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嬰幼兒髖關節篩檢-發現寶寶長短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