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法國紅酒一樣,普洱茶的「小產區」概念,在近年已是帶動產業變化的先行概念,而「小產區」的生態特色及人文特色,更是取代大產區在提升及推動產業“大未來”扮演重要關鍵,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副所長魯成銀在 2015 年 06 期《茶博覽》雜誌採訪中對於「小產區」做了很明確的論述,他告訴記者,「小產區」的打造是「地緣茶」戰略品牌發展路徑之一,更提到他把茶葉產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地緣」茶葉產品,一種是「非地緣」茶葉產品。
何謂地緣和非地緣茶葉產品?魯成銀說「地緣」茶葉產品品質獨特,產品、產地與人文聯結;地域歷史和文化氛圍濃厚,能夠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禮品性功能好;但受土地資源約束,產量有限。比如雲南普洱、西湖龍井、祁門紅茶等,「非地緣」茶葉產品就不同了,茶葉原料全球採購,工業化加工,拼配生產,產品易同質化。主要以企業文化帶動銷售,禮品性功能差,能夠大量生產,不受土地資源約束,如立頓紅茶等。
而魯成銀認為,在中國大多的產區都屬於地緣茶,也可稱為小產區,首先,「小產區」一定是某種茶葉的原產地、誕生地,起源最早;其次,「小產區」的茶葉品質是最好的,品質獨特,最具典型性;在生態環境方面,比如地形地貌、山脈、水源具有獨特性;生產歷史悠久,特色明顯,深受消費者歡迎。一般來說,某一個地理標誌名茶品質獨特的核心區,就是小產區。每一種歷史名茶都有一個或若干個「小產區」。
同時他也指出「小產區」的打造和推廣,有利於進一步發揚光大歷史名茶,提高知名度,打造和樹立品牌概念。有利於保持茶葉的品質和特徵,進一步挖掘地域歷史文化價值。每一種茶葉最開始製作生產的時候,都是為了滿足當地人的需要,適合當地人的口感,所以,每一種茶葉產品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一方水土的茶養一方人,我們通過喝茶連接大自然。多個「小產區」的打造,有利於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小產區」茶葉特色明顯,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各取所需。同時,有利於開發旅遊觀光,進一步強化旅遊、文化功能,「小產區」擁有豐富的休閒觀光資源,助推提升發展茶旅遊。開發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小產區」,有利於提高山區老百姓的收入。
魯成銀認為總體來說,「小產區」的發展應該遵循「自然 + 人文 + 產品特色」的路徑,而這樣子的觀念正和現階段中國一帶一路的政策及普洱茶產業的發展不謀而合,普洱茶從名山大寨主義走向特色人文藝術包裝,最後結合文創從產區生態、人文故事、茶葉特性打造頂級限量高端作品,有別於過去普洱茶產業只靠金字塔中低消費族群支撐,藉由頂級限量高端作品的推動和提升,將會大大開發金字塔頂端的消費族群,由於高端作品的生產及保存的複雜度高,也會因標準的提高,帶動整體產業的升級,更有機會跳脫傳統市場躍升至金融市場,就像代表全球經濟指標的紅酒指數一樣,從一片可以喝的茶,變成一張可以交易的茶股票,走向國際舞台,讓開滿普洱茶香飄香全世界。
註 : 部分文字內容截錄《茶博覽》,《茶博覽》1993 年創刊,主辦單位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浙江國際茶人之家基金會,為專業茶文化期刊,獲得業界「雅、博、深、美」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