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紫砂壺有和普洱茶都是重量級的收藏品,知名的宜興紫砂壺以大師作品傳世,建立紫砂壺文化的高度,那麼相較於紫砂壺,普洱茶文化傳承的核心價值是甚麼?過去普洱茶只重視名山、小產區、古樹的價值,但卻從來沒建立「製茶大師」應有的地位。當今宜興紫砂壺已有9位知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為製壺工藝的代表(徐漢棠、徐秀棠、譚泉海、呂堯臣、汪寅仙、李昌鴻、周桂珍、顧紹培、鲍志強)來為紫砂壺工藝做傳承的時候,普洱茶是不是也該為普洱製茶工藝的傳承,將普洱茶界的製茶大師做定位呢?
我們再從法國的紅酒看雲南的普洱茶,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對比,在西方,一個好的紅酒製酒師,會堅持每一個細節,因為會呈現在它的作品-那一瓶紅酒上。尤其是產區的氣候、降雨、葡萄採收的天氣以及影響葡萄品質的各種細微因素,製酒師都會關心,而紅酒的製酒工藝,幾乎與家族或酒莊的歷史息息相關,在酒瓶的標籤上,許多知名的酒莊,在自己的「代表作」印刷上酒莊創辦人或主人的簽名,甚或製酒師的簽名,讓酒品更增添了人文的價值。Winemaker的功力,不但是一支好酒的生命之鑰,更決定了這支好酒的價值高低。
那普洱茶的製茶工藝,為何獨缺「製茶師」的位置?一些有30年甚至50年以上製茶經驗的老師傅,在普洱茶的歷史上,他們的價值被低估了,他們的工藝成就被淡化了,「製茶師」不但沒有封號,科班茶學系或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也不願意進到普洱茶的生產「車間」去當「製茶工人」,使得普洱茶工藝價值一直無法在產業做體現,甚至剛畢業沒多久的普洱茶新鮮人,在品牌制定好的標準作業流程的教育下,便可以擔當製茶人的重要角色,少了那麼一點人文及傳承的精神和味道,而普洱茶跟紅酒一樣,重視天、地、人的綜合條件,在此條件下經過製茶人的巧手拼配,所產生獨具代表性的風格及風味,才能完美詮釋普洱茶的豐富多變的滋味。
普洱茶的文化傳承,固然是全面性的文化和社會的成果,因此除了製茶師之外,在茶的產、官、學、研上,都有持續努力推動產業價值及高度提升值得推崇和尊敬的「茶人」,就像是封神榜故事的各個主角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普洱茶故事和對產業的貢獻,像是海灣茶業的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七彩雲南慶灃祥打造普洱茶企業標準總裁田軍、六大茶山有勐海茶廠五朵金花美譽之一的阮殿蓉、慶陽茶廠的前茶科所所長張俊、中茶公司的茶人鄭際雄、一手打造龍生茶業的朱啟忠、傳承永德俐侎好茶的紫玉茶業朱永昌、正山茶廠的顧正山、瀾滄胥良林書記等人,這些榜上有名的「茶人」畢生為了普洱茶產業文化推動、價值提升而努力,他們的成就更應該被傳承及定位,才能體現普洱茶人的價值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