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日本安倍的經濟政策與台灣的多管齊下方案後,可以發現一個重大的差異點,就是台灣少掉「人的潛能」這塊關鍵思維。台灣在老齡問題上,將重兵放在「長期照護」上頭,無意中就捨棄了老齡人口依舊具有經驗與勞動力的可能;其次, 台灣在產業取材上,偏向於年輕、無經歷者,無形中排斥了老齡人口二度就業的可能;第三,台灣完全低估了工作對老齡人口具有尊嚴、肯定及促進健康的正向效益。
或許,與風土民情有所差異。日本的老齡者大都不服老、不認老,卻也刺激了他們持續投入社會,並創造價值的可能。反之,台灣的老齡者往往會有「依賴性過重」的問題,這可能跟我們的社會文化提倡孝道與養兒防老的觀念有關。不過,不管是經濟、身體、精神或社交上的依賴,最終都是希望老齡者能夠從生活中得到成就感,並且依然健壯,生活足以自理、自給自足,而非事事求人。
台灣高齡化社會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創造老齡者與社會更加互動的機會。除了目前長照2.0政策所涵蓋的延長健康壽命,讓健康老人越來越多,降低過度依賴,以及增加社會支持網絡,包含長照2.0 A、B、C據點,讓整體的照護體系更加完整,降低家庭壓力之外,在促進老年就業,延長老者貢獻社會的時間,協助「勞動力再造」上,也需要再加把勁。
作者介紹|黃宗玄
1989年生於台南市,將人生定義為一場不斷追尋的過程,透過此過程睜開眼認識世界。在二零零八年的野草莓學運中,開始關心社會議題。
大學時代開啟對寫作的熱愛,畢業後在故鄉擔任物理治療師的工作,透過近距離接觸患者來描繪生命的體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邁入超高齡社會 安倍政府推動老年就業給台灣的啟示)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