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金盞花大酒店」,一群不相識的退休人士入住印度養老酒店,原本想安享天年,因為種族、職業、性別等差異,卻在人生下半場碰撞出意外的火花。在台灣,也有人想試看看,創造美好的共居住宅,不再只是冰冷、寂寥的安養院。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入住機構的比例不超過4%。也就是說,上年紀之後,住在自己習慣的家中,還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看見台灣「在宅老化」的時代來臨,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投身長照產業,幾年前成立有本股份有限公司。他認為台灣要老得起,必須軟硬兼顧地把「在宅服務」做好:除了提供創新的居家服務,也需打造適合的宜家環境。
研究國外銀髮住宅後,他發現「即使規模越大、設備越豪華,有高爾夫球場,還可以騎馬跟釣魚,結果大家還是不滿意。」問題出在哪?
紀金山將視野轉往鄰近的日本之後,提出了兩個解方:混齡青銀共居產生代間互動,小規模住宅妥善照顧每一個使用者的需求。不僅如此,他更將這兩個理念從藍圖化為實際,預計在台中海線的沙鹿興建「好好園館」,主打附有食衣住行娛樂各種服務的套房居住空間,今年3月動工,預計1年半以後完工。
「類家人」:新的世代關係
紀金山指出,現在不少熟齡族群因子女旅居國外而獨居,或是子女無法提供足夠的照顧。與其一心想著養兒防老,不如把錢交給無血緣關係的「類家人」來提供專業的照顧服務,將會是未來可考慮的選項。
強調青銀共居的好好園館,不只讓年輕人可以低廉費用找到房子,更能透過提供照顧服務獲得薪水。「我唯一的條件,就是願意對老人家有笑容,願意陪伴的年輕人。」紀金山認為混齡的意義在於讓好好園館不只是一座「老人院」。
此外,紀金山也與鄰近的靜宜大學合作,讓住宅成為長照產業人才培育的溫室。相對的,靜宜大學也將教室開放,成為熟齡族群持續學習進修的管道,透過車程只需10分鐘的免費接駁巴士,就能讓連結兩端。
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受訪時說,像是食品營養系的學生,考量熟齡族咀嚼能力不便、營養均衡控制,製作不失美味的零食,過往也拿下不少獎項,若未來與更多熟齡族互動,可以激發更多為高齡社會思考的新鮮創意,銀髮住宅更成為高齡社會設計的創新基地。
六成公共空間鼓勵走出房門外
另一個讓熟齡族安心住下來的特點是終身租賃制,只要在入住時可自理生活,平時也有醫護、社工專業人員提供就近諮詢。未來若需照顧服務、醫療服務,都有相對應的支持體系。
提供服務多元,簡易的餐飲、陪病、家事打掃、接送等生活服務,園區內現在也有木工等手作工作坊,強調自己動手,並鼓勵熟齡族群繼續工作,從中獲得成就感,鄰近更有醫院可讓醫療需求無虞。
走進園區的模型房,每個11坪大的套房,強調0至100歲都適用的通用設計(延伸閱讀:日本「全齡通用宅」設計),還有一個可眺望海景的陽台。每戶空間六成為公共設施,實踐紀金山對「老後」的理想。「房間不再是束縛你的地方,這裡是探索人生的旅店,讓你有更多全新、不同的經驗。」紀金山希望以好好園館為範本,渴望讓老後居住新模式遍地開花。
文/邱彥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安可人生(原標題:台中市推青銀共居,打造高齡社會的創新基地)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