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本來就有風險!婦產科醫師陳保仁6點分析,自然產、剖腹產哪個好?

2016-07-28 09:53

? 人氣

至於大家所擔心的媽媽生產的風險,不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都有不同的併發症。自然產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造成骨盆腔肌肉鬆弛、會陰撕裂。不過,如果準媽媽進行產前運動,可以有效減少傷害。此外,一些無法預知的罕見併發症,像是羊水栓塞就會造成母親與胎兒的立即危險,是不分自然生產或是剖腹生產都會發生的(發生率不高,約八千至八萬分之一)。 剖腹產除了麻醉風險外的併發症像是:子宮裂傷、膀胱、輸尿管傷害、腹腔內沾黏等,機會不高,也都會被小心防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結論

1. 生產風險無法歸零

生產本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現代醫療進步,以及各位準爸媽的努力還有各種祖宗保佑因素(我是說遺傳相關),都只能降低風險,但是還是無法讓風險歸零(各位可以從孕婦死亡率的資料就能得知,從民國50年代的十萬分之120下降到近年約十萬分之7,but...不是零)。

2. 學著面對意外

人生多意外,防堵意外,不如學著面對意外。擔心不好生,那就不要讓自己跟寶寶太胖,還有平常要鍛鍊體能;怕有異常,那就好好跟醫師配合做相關檢查;怕網路上傳說的意外......身為醫師,我只能建議妳少看網路與負面消息,因為網路多謠言,鍵盤後充滿按鍵傷人的故事,以及多個無法求證甚至部分事實部分編纂的故事。

3. 學著寬容

當發生狀況時,不要後悔怪罪為何到這家醫院、為何找這個醫師、為何不選擇自然生、為何不選擇開刀、為何、為何、為何……,要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對自己與家人寬容,對參與協助的人寬容,相信我,您跟寶寶一定會得到正向回報的。

終極版結論

(圖/取自寶貝來)
 

廣大鄉民又要問了:「保仁醫師,說了半天,到底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好呢?」

Answer: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安全下莊才是最重要的。要記得,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加碼題:如果剖腹產後,下次是否嘗試自然生產呢?

Answer:不知道,不確定(Unknown)。

1990年代,在美國為了節省醫療支出(開刀一定比自然生產貴,除了台灣是特例,健保給付兩個是差不多的),推廣VBAC(前次剖腹產後嘗試自然生產-Vaginal Birth After Caesarean section),但是因為包含子宮破裂等無法預期風險,導致更多的醫療糾紛與賠償,很快的在2000年就從三成的嘗試率下降到不滿一成。 現在婦產醫學界已經不那麼超鼓勵VBAC了。

(圖/取自寶貝來)
 

【作者簡介】 陳保仁 醫師

專長:周產期超聲波、腹腔鏡微創手術、婦科腫瘤、 更年期障礙、經前症候群治療、私密處整型、美容醫學

現職:
台北市禾馨民婦幼診所 院長
臺大醫院婦產部 兼任主治醫師
臺灣婦產身心醫學會 秘書長
桃園市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 台大EMBA 商學組
經歷: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婦產部主任
臺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研修醫師
臺灣婦科醫學會 理事/秘書長
美國Eastern Ridge醫院腹腔鏡研修
日本川崎市立醫院子宮鏡研修

保仁醫師與芙蘿拉Blog / FB粉絲團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寶貝來(原標題:究竟是自然產好,還是剖腹產好?婦產科醫師終於說真話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