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光2成益菌,7成中立菌竟會倒戈!人體裡細菌比體細胞還多,你該好好善待它們

2016-08-03 15:14

? 人氣

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分成:先天免疫力(innate immunity)及適應性免疫力(adaptive immunity),以及微生物免疫力(microbial immunity)好的微生物保護我們不受病原體侵害,但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動態且十分活躍,不時有新的細菌加入,可能經過不久後就消失,或者成功取代原本的細菌,因此保持體內生態平衡非常重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救命仙丹也是兩面刃:抗生素

自古以來,外科手術最大的難關,就是預防術後的微生物感染。古代醫生學會用酚劑、酒精等物質殺菌,但這些方法都不見得奏效,無數病患死於術後的化膿,直到1928年佛萊明發現青黴素,可說是為人類提供了全面擊退細菌的毀滅性武器,不只外科手術成功率得以大增,也讓腦膜炎、猩紅熱、膿腫、肺結核、梅毒這些古代絕症得以治癒。

佛萊明的發現,寫下醫學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圖/Alexander Fleming@Wikipedia)
佛萊明的發現,寫下醫學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圖/Alexander Fleming@Wikipedia)

抗生素的療效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攻擊細菌用來製造細胞壁的裝置,沒有細胞壁,細菌就無以維生。第二是抑制細菌製造維持生理功能的蛋白質(用以消化食物、建造細胞壁、繁殖及抵禦入侵者),最後一點則是抑制減緩其增生,讓人體有足夠的時間啟動免疫反應。

但隨著抗生素的使用日漸廣泛,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許多副作用就出現了:有的是因為抗生素本身的毒性,輕則引起過敏、讓牙齒變黃變黑、損害聽神經,最嚴重甚至致死。而且不正確服用抗生素,也讓苟延殘喘的病原菌演化出抗藥性,這種百藥不侵的「超級細菌」,可能讓人類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抗生素曾經是照亮人類生命的一道曙光,但這種有如地圖炮式的濫殺,是壞是好,值得令人疑慮。

美國女子Peggy Lillis一次到牙科診所做治療,服用了牙科醫生為預防感染常開的藥物——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回家後嚴重腹瀉,後來送醫幾乎快要休克,檢查發現她體內嚴重感染了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ult),滲透到身體各處出現敗血症狀。健康的腸道中也會有這種細菌,在好壞菌比例維持正常值時不會發生危害,但Peggy過去服用的抗生素大舉消滅益生細菌,讓困難梭狀桿菌有機可乘。最後不幸地,這位年僅56歲的女子還是走了。

針對嚴重感染,抗生素仍然非常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應任何小病都依賴抗生素,若需要服用,也必須謹遵醫囑,維持一定的藥物濃度,在最短時間內盡快抑制病原菌的勢力,然後恢復正常生活,讓體內微生物的分布恢復正常。

當時連垃圾桶也貼著「四小時內盤尼西林可以治癒淋病」廣告標語。(圖/Alexander Fleming@Wikipedia)
抗生素曾被當仙丹,當時連垃圾桶也貼著「四小時內盤尼西林可以治癒淋病」廣告標語。(圖/Alexander Fleming@Wikipedia)

本文部分截取自八旗文化出版《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如何加速現代瘟疫的蔓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世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