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從民國九十六年五月起上路,也是台灣首度出現傾斜式列車,專門行駛於東部幹線,一列車有八節。此型車輛也是日本製造,座位寬敞,擁有閱讀燈、隱藏式寫字台等不輸給高鐵的豪華設備,缺點是車窗面積小,視野不佳,沒有腳踏板,編組不如一組三節的柴聯自強號來得靈活。轉彎時不必減速是其特色,因此能夠提升行車速率,台北到花蓮只需不到兩個小時,可以比其他自強號節省四十五分鐘以上。
普悠瑪號:這是台鐵目前最新型的自強號,普悠瑪號是因應花東線電氣化完工後增加班次而向日本採購的新車,也是自強號的一種,台鐵稱之為「新自強號」,類似太魯閣號,同為一列八節的傾斜式列車,不發售無座票,車上有四人對坐餐桌椅、育嬰室等新設施。
太魯閣號和普悠瑪號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是獨立的新車種,因為它的票價比照自強號,而沒有自己的專屬費率,甚至於台鐵的時刻表、車身上的電子字幕也都還是寫自強號,只是在備註欄上寫出這是太魯閣號或新自強號列車。傾斜式列車的車身搖晃較劇烈,容易暈車的旅客不適合搭乘,所以不發售無座票,亦不供應茶水。為了避免乘客一窩蜂搶搭傾斜式列車,台鐵一零三年把柴聯自強號降價以吸引乘客。
現存最早對號快車-莒光號
得名自「毋忘在莒」與「光復大陸」的莒光號,是票價、速度僅次於自強號的高級列車,也是台鐵現有的對號快車當中出現年代最早的,早在民國五十九年二月就已推出。車廂是橘色的,有很多都是民國六十八年左右由唐榮工廠打造,但是也有少數新造的車廂。
舊式車廂只有一端有門,必須用手推拉往內摺起,冷氣裝在車廂的一端。而新式車廂擁有電子字幕和電動式車門等新式設備,兩端都有門,可加快上下車的速度,車窗有褐色玻璃,冷氣則裝在車頂上。
車如其名-復興號
一度於民國九十九年底走進歷史,又重出江湖的復興號出現於六十九年,其前身是和莒光號混合編組的「莒興號」。車廂和莒光號相近,也多為唐榮製造,漆成淺藍色。內部和莒光號最大的差別在於莒光號的座椅是絨布的,而復興號的是綠色膠皮。復興號和莒光號都只有車廂,本身沒有動力和駕駛室,所以必須加上機車頭才能行駛。
在台鐵大量引進推拉式自強號之前,復興號也曾經是主力車種。此外,有些復興號的車廂被當做區間車行駛於非電化區間。復興號班次越來越少,想體驗的讀者必須把握最後機會。
短程好幫手-區間車
原本台鐵的短程運輸是以普通車和柴油快車為主,由於它們的車廂沒有冷氣而且老舊,台鐵於是引進通勤電聯車以取代普通車和柴油快車。
通勤電聯車:首先出現的是民國七十九年從南非進口的EMU400型電聯車,行駛於基隆-新竹間,之後又引進EMU500、EMU600,目前已經遍佈於所有電氣化區間。其票價比照復興號,各站皆停。座位都是長條型,一組四節,EMU400的車廂一側只有兩個門,而EMU500、EMU600則有三個門,兩者外觀相當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