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選摘(2):《慾望城市》之前的單身女郎傳奇

2016-08-21 07:00

? 人氣

布朗以自己的口吻親自向讀者對話,告訴年輕女子如何享受單身生活,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私密公寓空間,如何擁抱自己溢出社會規範之外的情慾...(圖/八旗文化提供)

布朗以自己的口吻親自向讀者對話,告訴年輕女子如何享受單身生活,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私密公寓空間,如何擁抱自己溢出社會規範之外的情慾...(圖/八旗文化提供)

1998年,影集《慾望城市》掀起前所未有的收視浪潮。四名在曼哈頓享受情慾自由的單身女郎,激勵了無數女性觀眾,開啓了後女性主義時期的嶄新女性圖像,揭示了女性主體在世紀末的轉向。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單身女郎的身份不是世紀末的原創;早在30年前,就有一個傳奇女子帶起單身女郎的浪潮,那個人就是海倫.葛莉.布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海倫.葛莉.布朗是誰?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卻絕對聽過她一手捧紅的女性雜誌《柯夢波丹》。在布朗之前,《柯夢波丹》只是一本岌岌可危的文學雜誌;在布朗以後,《柯夢波丹》因為內容大量談論女性情慾而成為首屈一指的女性雜誌,都會少女人手一本的流行聖經。不過,要瞭解《柯夢波丹》,不能不先提60年代掀起單身浪潮的暢銷書--《慾望單身女子》。

1962年五月,布朗的《慾望單身女子》走入美國書市,短短幾個月便迅速席捲全美,登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暢銷排行榜,賣出兩百萬冊。很快地,這本書走出美國,在二十八個國家出版,成為國際暢銷書。布朗本人也在超過三十個電視節目現身,暢談自己的書,也暢談自己的單身經歷。

究竟這本書有什麼魅力,讓布朗這個貌不驚人的女子成為全美女性偶像?《慾望單身女子》不像幾十年後布希奈爾以專欄形式寫成的《慾望城市》,以虛構的凱莉帶領世紀末的女性讀者進行城市中的情慾冒險。《慾望單身女子》說穿了是一本教戰手冊,布朗以自己的口吻親自向讀者對話,告訴年輕女子如何享受單身生活,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私密公寓空間,如何與各式各樣的男人(包括已婚男子)調情;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擁抱自己溢出社會規範之外的情慾。(註1)

海倫.葛莉.布朗不只寫出了一本暢銷書,更創造了一個新的身份:單身女郎。單身、性與經濟獨立,這是形塑布朗筆下的單身女子最重要的三個元素。她讓單身不再成為污名,而是年輕女性可以驕傲宣示的身份;她讓情慾不再成為羞恥,而是年輕女性大方擁抱的特質;她也讓經濟獨立成為必須,是年輕女性在都市中打造自己的房間,創造自己的身體,成為單身女郎的重要基礎。

《慾望單身女子》的獨特之處正在於布朗與女性讀者所建立起的虛擬社群與親密關係。她以親暱的口吻召喚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少女,勾引出潛藏於她們心底的慾望,建立起單身女子之間的緊密連結。布朗建立女性社群的方式不在於第二波女性主義的政治結盟,而在於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親密連結,單身女郎與單身女郎之間的自戀凝視。

60年代的美國已經開始歷經各種社會的動盪轉變。民權運動與反戰嬉皮風起雲湧,第二波女性主義也在60年代崛起:女人走出家庭,走上街頭,女人不只要世紀初爭取而來的投票權,更要避孕,要墮胎,要奪回屬於身體的其他權利。可是,女人與婚姻之間的必然連結仍然沒有被鬆動。二戰後的美國需要新生兒,女人因此不只必須走入婚姻,更要早婚。當少年成為另翼身份(oppositional identity)、成為叛逆符碼,少女仍然只是「前婚姻」的結構位置、「女性主義未滿」的半熟主體,而不是象徵安那其的反叛能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