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選摘(1):性、少女與披頭四熱

2016-08-20 07:00

? 人氣

披頭四在60年代的青少年革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出身勞動階層家庭,身穿不合身的過大西裝,本身就是泰迪男孩時尚的典型。他們源自利物浦小酒吧的搖滾樂也與泰迪男孩的街頭叛逆完美結合,成為青少年不滿現實、愉悅反抗的音樂能量。披頭四因此成為青少年革命的舞台偶像。這是青少年與青少年之間的認同投射,泰迪男孩與泰迪男孩之間的自戀凝視,也是60年代源自街頭的男性神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披頭四、搖滾樂與泰迪男孩,創造出一股強勢的青少年文化,對抗成人世界的體制框架。是在這時青少年開始形成自覺意識與年齡政治,是在這時青少年跳出來自稱青少年。就連老一輩的泰迪男孩也在70年代被新一代隨著龐克樂崛起的泰迪男孩革了命。赫柏第(Dick Hebdige)就在他經典的研究《次文化:風格的意義》(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中說了,第二代的泰迪男孩既是復興,也是革命。青少年文化因此也發生了內部革命,永遠淘汰世故,顛覆傳統。青少年革命是永遠的進行式。

也是在這時青少年變得情慾。60年代以前,青少年當然不是沒有情慾。只是,60年代的青少年開始形成情慾的自覺意識,青少年革命因此「發明」了青少年情慾。青少年失落挫敗的情感、無處宣洩的慾望、壓抑鬱悶的性,全都在搖滾樂與街頭叛逆中得到解放。搖滾樂是情慾的投射,也是情慾的出口。創造搖滾樂,聆聽搖滾樂,在搖滾樂空間中失去自我,就是青少年抒發情慾的逃逸路線。

披頭四帶著青少年革命的顛覆能量,跨越大西洋來到北美大陸,立刻成為美國少年少女瘋狂追隨的青少年偶像,創造出歷史上第一波英國入侵。不過,披頭四不只帶來青少年革命,更與60年代風起雲湧的另一波革命相逢,那就是中性革命。

60年代的女孩不願只當女孩,60年代的男孩也不願只當男孩。這是女孩開始穿上褲裝,也開始穿上迷你裙的年代;這也是男孩開始留起長髮,開始穿上色彩的年代;這更是中性時尚(unisex style)走入流行文化的年代。中性時尚可以是雌雄同體時尚(androgynous style),同時結合陽性與陰性風格;中性時尚也可以是性別中立時尚(neutral style),同時去除陽性與陰性特質;中性時尚甚至可以是性別跨越時尚(cross-dressing style),女孩大量穿起男孩的衣服,而害怕陰柔化的男孩雖然仍不敢穿上女孩的衣服,卻終於願意讓女孩的元素走入男性的衣服。(註2)

不管是雌雄同體,性別中立還是性別跨越,60年代都是中性的年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