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關公看清楚這一點,了解曹操從來不是守信重諾之人,預見曹操勢必推翻承諾,此刻攏絡的恩情,注定變質為不堪的未來,那麼眼前的甜言蜜語、小恩小惠,根本就不會讓關公困惑。他回到劉備身邊之後,華容道上根本不需要放過曹操。
不過。就算關公想通了以上關鍵,活在現代台灣,關公若再鎮守華容道,可能還是會選擇放了曹操。因為現代關羽知道,這一次不放曹操,結果只會讓更沒有才華、品德更糟的曹操有機會冒出頭,把事情越攪越糟。看看此刻的台灣,關羽在華容道上,恐怕還是嘆口氣放了曹操。報恩,只是個藉口。下一個,不會更好。
去年(2015)年尚和歌仔戲團也演過關公題材,劇名「伽藍雨綿綿」,讓關公死後回到三國,從頭來過,做出新的選擇。不同的創作者,都試圖在現代劇場,透過傳統經典回應當代議題。
關公的問題就是雖然他「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只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就會陷入無謂的矛盾掙扎。如果用某些人對待賄選買票的態度,選民錢照收票照不投,消耗賄選人的錢財又不讓他得票,並不覺得這有任何錯誤。如果這時候選民還跟對方談守信重諾,不就是鼓勵買票,讓沒有品格廉恥的人當選?利字當前,為了維護個人的權力聲望,背地分化,搶功弄權,私下鬥爭,忠孝節義,只成為人們嘴上說過成風的裝飾品。
在這齣戲中,王安祈也處理了關公性格當中「自大」的缺陷:"關公是人民敬仰的神明,通常大家不願意或不敢在台上演神明的性格缺陷,但我認為一定要先把關公「還原」 為普通的人,有性格缺點的人,才是真誠的藝術創作。.........在功業到最高點、威震華夏之後,關公性格的缺陷愈來愈鮮明,驕傲自大,這才導致最後在麥城的敗亡歸天。
同時,編劇在戲裡安排了「救贖」,來解釋驕傲自大的人為何會受百姓崇拜被尊為神明。關公受到玉泉山老和尚點化,對殺戮的無情另有體悟,就是這一念「悲憫」,才使關公能夠由人成神。
創作上的傳統與創新
當我們對既有的傳統深入了解,從在地生活文化與價值認同著手,建立屬於自己特有、值得認同、尊重與努力追求的文化價值,我們就能夠推陳出新,創造出新的文化價值。
國光開拓「台灣京劇新美學」多年,已建立傲視兩岸的品牌,此次延攬在香港有「多媒體先鋒」之譽的胡恩威,擔任導演、舞台設計,率領來自香港、德國的音樂、多媒體團隊,共同為《關公在劇場》一劇增添現代實驗感。京劇部分,則由從小跟隨「活關公」李桐春老師、對關公戲極為熟悉的王冠強主排,他將此劇的雛形拉出,包括武打走位及呈現上的重新編排等,讓此戲不失傳統京劇的基本定調。胡恩威,率領的跨國跨界團隊,把無限創意與跨界元素靈活結合發揮,舞台視覺、數位投影、動態捕捉技術、電子配樂的創新投入,讓傳統的京劇充滿現代感及實驗感。隨著唱詞,螢幕上緩緩流瀉出優雅古樸的字體;開頭與結尾時,3D的動態捕捉影像,透過傳統戲曲的服裝、色彩和運動,展現出絕美的戲曲身段。單獨觀看時也許覺得陰森恐怖,只有科技,少了人味,但用在「關公在劇場」的架構當中卻很合理,因為關公已逝,其事蹟和精神長存,猶如此影,再者關公死後成神,不在人間,自然神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