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認死理,有些事就算照著書上的教學一步一步執行,也有可能弄巧成拙。
案例一
男孩A和女孩A剛開始談戀愛,正在熱戀階段,他們總是如膠似漆,就算彼此沒在身邊,也會傳簡訊報備近況,早上進公司時會自拍互傳照片「我在電梯要上班了」,中午吃飯時拍一張「我的滷肉飯」,晚上通勤回家時再來「我在坐公車好想你」,非熱戀期的人看這些內容會翻白眼,全身起雞皮疙瘩,但熱戀中的男女都是傻子,恨不得成天跟對方膩在一起,這些你儂我儂的舉動無可厚非。
因緣際會之下,女孩A看了一本書,裡面說戀情要維持長久,就要懂得體貼,不要太黏,給雙方空間。
於是當男孩A像往常一樣傳訊息向女孩A分享的時候,她決定做一個懂事的女孩,她回應:「嗯,你忙。」男孩A收到訊息後愣了,這跟平常的狀況不一樣,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讓女孩不開心了?
男孩患得患失了好幾天,而且連續兩、三次都是得到不慍不火的回應,等到第三天他終於受不了,直接詢問女孩:「我是不是做了什麼惹你生氣的事情?」
這下反而換女孩A百思不得其解,她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懂事,原以為感情會因此升溫卻被認為不開心。談戀愛怎麼那麼難!
其實,書上告訴你該怎麼做,也應該只是參考而已,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須靈活運用。彼此的相處雙方最清楚,不要隨便被書中的道理影響,反而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案例二
剛退伍的菜鳥B努力工作,希望得到主管賞識,於是他買了一本職場書,裡面說,不要替自己設限,要勇敢嘗試,在主管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隨便拒絕。於是菜鳥B把這句話放在心裡,當主管問這樣做好不好,他說「好!」;主管說那樣做好不好,他也說「好!」
他任勞任怨,半年後收到主管裁定的績效考核報告,上面寫著:「能力不錯,積極努力,可惜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看到評語,驚訝的不能自己,職場書上面不是說不要替自己設限,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嗎?怎麼會變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職場書裡所說的大原則沒有錯,但閱讀者不能就這樣照本宣科,重點永遠不在於方法,而在於溝通的對象;畢竟每個人的性格構成都是多樣的,永遠不會只有書中描述的單一狀況,因此需視相處對象的個性調整。
案例三
有個台灣媽媽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荷蘭的父母很少督促孩子寫功課,多數由老師指導在學校完成,文章說,「人生還有很多學習並非侷限課堂裡或紙上談兵,身體力行與情感培養亦是生活一部分,家庭教育與生活教養同等重要!」
這段話讓台灣媽媽茅塞頓開,決定改變,不要再像以前一樣天天督促孩子寫功課,進行兩天以後,無論是孩子還是媽媽都好開心,親子關係改善,氣氛不再劍拔弩張,直到第三天媽媽收到老師傳來的訊息,內容說:「親愛的媽媽,孩子已經連續三天都沒有簽聯絡簿了,而且功課都沒有寫完,希望要多多督促。」
媽媽一聽原本的好心情全沒了,又回到了以前的教育方式,荷蘭父母不督促孩子寫作業的教養方式,兩天就失敗告終。
親子書常常宣導用國外的方式養小孩,其實各國教育制度不同,要因地制宜,也要觀察孩子的特性,從中找到培養方式,一味追求老外的教養作法也不見得適當。
多看書是好事,但不是讓任何事都依樣畫葫蘆就好,無論是溝通、理財、職場,任何類型的書都一樣,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這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最新作品:時報出版《成年禮:給不再是孩子,卻還不是大人的你》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