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盡可能不要經歷挫折?日本榮格心理分析師:不要奪走他長大的機會

2016-09-18 09:00

? 人氣

我想各位可以理解,小孩的離家出走,對父母雖是一種「挫折」,但無論對孩子本人或父母來說,卻也是成長的契機。的確,很多情況讓人忍不住想說,挫折是邁向飛躍性成長的過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這麼說的人只是少數,仍有人認為挫折就是損失。前面舉出的離家出走例子,實在輕微到幾乎稱不上是挫折,我們臨床心理工作者,甚至遇過需要好幾年才能克服挫折的案例。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案例,如果能夠看見圍繞著挫折的現象全貌,「挫折的意義」多半可以清楚地顯現出來。因此,我打算根據過去豐富的經驗,為大家闡述挫折的意義。但是在探討其意義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青少年到底會遭遇那些挫折吧!

各式各樣的挫折

孩子變成大人的過程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挫折。這些挫折呈現出來的種種,被歸類為反社會(antisocial)行為、非社會(unsocial)行為,但也可能是生病、失敗或者意外。

而有些時候,不管他們怎麼檢討,都覺得自己沒有錯,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只能說是命運吧。關於這些挫折我無法詳細說明,大致先綜觀來看。

竊盜、傷害有時甚至嚴重到殺人的反社會行為,較常出現在青少年期的前半。

青少年為了突破現狀,創造出新的事物,導致心中產生的破壞傾向無法內化,而是直接外顯出來。但這方面的控制力會隨著年齡增強,到了青少年期的後半時期,破壞的行動理所當然會減少。

這個時期的青少年,雖然心理尚未成熟,但在法律上已是成年人了,假使在此階段發生反社會行為,會變得愈來愈難處理。或可以說,他所面對的課題相當嚴重吧!

對於沒有出現反社會行為的人來說,挫折可能以非社會性的精神官能症等形式呈現,書中會陳述這樣的例子。青少年確實有各式各樣精神官能症的困擾,這些症狀有時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消失,但有的也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或許我們應該說,在青少年時期經歷某種程度的暫時性精神官能症,是相當普遍的,這時如果周遭的人大驚小怪,反而可能將問題擴大。然而即使症狀類似,也有輕重之分,須仰賴專家判斷。

男性做出反社會行為的比例遠比女性高。此外,一般而言,女性較常在青少年前期發生嚴重的精神官能症,男性則較常在後期發生。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分,男性在轉變成大人時採取「主動」的形式,女性則採取「被動」的形式。就女性的情況來說,這樣的「被動」與身體的變化,同樣都屬於青少年前期必須面對的事情,至於男性反而必須等到青少年後期,才開始面對「主動」爭取職業與配偶的課題,體驗轉大人的感覺。

因此,女性較容易在青少年前期、男性較容易在青少年後期發生伴隨成長而來的挫折。當然,這是極為粗略的概分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