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再多錢、食物都沒安全感?心理師:想做斷捨離,從刪除來自父母的詛咒開始

2016-09-13 07:00

? 人氣

同時她很驚訝這麼多年來,自己竟然活得如此無感,不知道用錢來照顧自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聽了很心疼。但為時不晚。愛自己,永遠不嫌晚。

看著她,我認真地對她說:「現在起,妳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自己當自己的好母親。不然,妳也無法成為孩子的好母親。」

她拚命點頭,知道我在說什麼。

如果要讓自己活得有感覺、感到幸福,我們必須停止批判自己。我們必須學會說「夠了」。大力「刪除」從小來自父母的負向批評與詛咒,如此才能「改寫」自己的生命腳本。

不然,一直抓著從小父母灌輸在我們身上的語言,這些語言就成了「詛咒」,變成她生命的全部,這就是她生命裡的「洞」。

最嚴重的匱乏,其實不是物質或金錢的匱乏,而是愛的匱乏。我深深體悟:匱乏的人,很沒有安全感,經常抓著人或緊抓著舊物不放,不會用好東西來討好自己。案主跟我母親一樣,都是囤積高手。她不只囤積金錢,家裡的舊家具、過期雜誌、雜物,堆積如山,她說她從客廳走到廚房都需經過「萬重山」。

跟我談了一年後,她終於開始清理家裡了。這個「斷捨離」是有意義的。很重要。

當你清理了「外在」,同時你也在清理你的「內在」。反之亦然。當你開始丟棄過去父母給你的「批判」語言時,於是你才會用「新的語言」跟自己說話:「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值得過好日子。」

除去了沒有用的舊物,於是你才能挪出新空間,放置自己心愛的東西。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

現在,透過內在與外在的斷捨離,她心裡的洞,慢慢填補起來了。

作者|周志建

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敘事取向專業訓練講師、資深心理師、諮商督導。「敘事私塾」帶領人。「自由書寫」推廣人。著作有《故事的療癒力量》、《擁抱不完美》、《把自己愛回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方智出版《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