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真的有罪嗎?被掩蓋的真相,讓前深藍青年決心代表民進黨參選、改變社會!

2016-10-04 13:15

? 人氣

2006台北市長選舉,謝長廷與郝龍斌的對決,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認真地觀察選舉,從那時候開始我幾乎每天閱讀自由時報,並且仔細了解高雄過去與現在的顯著改變,還有馬英九的8年市政,認為謝長廷當選市長能夠讓台北市重回阿扁市長時期的活力。後來2008年總統大選,雖然當時全台灣瀰漫著馬英九王者歸來的氣氛,我仍然深信謝長廷能夠帶領民進黨逆轉勝,可惜事與願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我為了抗議陳雲林來台,在行政院靜坐後被警察舉牌強行驅離,並在自由廣場打地舖睡了一晚。我雖然關心台灣政治,但對於是否要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或事務,一直停留在「坐而言」的階段,離「起而行」還有一大段距離。在社運場合裡,我是獨來獨往的個體戶,從來沒有想在社運裡成為領導者或幹部,甚至連去幫忙打雜都沒有。

2008年到2012年間,我最多是個關心政治的學生,對於從政之路頂多只是嘴上說說,從來沒有付諸行動。

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再度當選,對我下定決心從事政治工作,起了極大關鍵的作用。姑且不論馬政府當時所主打的ECFA 成效為何,由於馬總統的經濟政見跳票、以及莫拉克風災後救災的差勁表現,都讓我深信民主的台灣,會在2012年再次政黨輪替。沒想到選舉的結果,竟如此差強人意。

突破世代隔閡

經過2012年總統大選,讓我體會到其實台灣政治的藍綠對決,並不只是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決,而是台灣人面對中國強烈併吞意圖下,選擇何種出路的問題。而我就在這個認知之下,思考如何能夠盡自己一己之力來幫助台灣。

但,我自認對於台灣各層面的認識,非常不足。為了加強自己對台灣的認識,我開始進行廣泛的閱讀,尤其是台灣歷史與民主化過程。透過閱讀,我了解了台灣這塊土地四百年以來,從來沒有脫離過外來政權統治的陰影。這種歷史悲劇的無奈,更驅使著自己未來從政的意念。

2014年太陽花學運爆發,這時候我已經是執業律師,不再是學生。但我幾乎每天下班後都會到立院周邊「散步」,維持「人氣」。我每天在臉書上轉貼新聞,希望讓我周遭的朋友關心學運的消息,讓更多人知道年輕世代對於馬英九傾中立場所表達的疑慮。

我也開始重新思考,除了透過「佔領立法院」這種激烈的手段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台灣。最後,我選擇以「選舉」的方向,進入「體制內」進行改革。這樣的選擇主要是考量幾個因素。

首先是我自認為對於台灣社會極不熟悉,平常所接觸者,大多是所謂「同溫層」,這對於政治判斷上會有盲點。再者,台灣的基層政治長期沒有新血加入,使得世代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這種隔閡若在政治上不斷上演,對於社會的和諧,是種阻礙。因此學運落幕後,我毫不猶豫地不顧家人及女友的反對,毅然投入里長的選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