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前台體驗的天花板,因此開始出現。
神級美食至此落馬
美食,經過廚師巧手烹煮,只有現吃才能體會滋味之奧妙,好吃的店家引入了外送平台,民眾現吃的機會少了,外送的食物,尤其是熱門的,你還是要等,但美味是不等人的;你要選擇去現場吃,你還是得等,但至少還可以保有美味,並誠心希望廚房不會因為外送訂單多,降低了出菜標準。
標籤化
前面三點是進行式,這一點是未來進行式。外送平台快速進入戰國時代,消費者的飲食品牌需求也在重整中,我認為不久的將來,開始會有一些消費者,不會選擇跟外送平台合作的餐廳,原因很單純就是飲食的體驗有了天花板;當然也會有一群消費者,在平日的午餐情境,只鎖定有加入外送平台的店家。這看似市場需求的重整,但另一個角度來看,採用外送平台的餐飲業者,如果大部分都沒有意識到內部流程需要優化,很有可能讓這些店家,被視作單純是外帶業者,不會成為內用的選擇,而減少服務接觸機會,相對的就會錯過「體驗財」,價格被價值限制住,喪失發展性,只賺辛苦錢。
小結
現在這麼說你可能不相信,我其實不反對外送平台,我內心在意的是,台灣在擁抱國外導入的破壞式創新時,很有可能處於市場未成熟的狀態,而我誠心的建議以下事項:
外送平台不應該只是扮演派遣角色,更應該往外踏一步,審核餐飲業者是否做好了合作的準備工作,甚至可以再往前多踏一步,成為廚房流程的餐飲顧問公司,協助餐飲業不只業績上升,體驗也可以有所進步。
準備跟外送平台合作的業者,請仔細評估是否做好了準備,例如:你是否優化後台廚房流程?你是否準備好了大量的機車車位?你是否區隔了外送員跟自取的民眾?你是否願意犧牲內用的空間,提供給外送員以及自取民眾休息?你是否優化了包裝方式以及回收包裝機制?
建議美食名店,應適度規範開放外送員的時段,請不要全營業時間開放,給自己保留一點彈性的空間。
最後,時間是一種很貴的非物質,請謹慎變現,並將現金合理分配給付出時間的外送員,必要時,應該要漲服務費,讓外送員有機會在人生中翻轉到其他社會階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I am Nor Chen / Poseidon Service Design(原標題:外送平台可能弄壞了餐飲業)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