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老店販售的口味都躍躍欲試,因為第三代傳人在古法中加入創意,研發出新口味,除了原味還開發出無糖、半糖、清香、炭烤等多樣口味的冬瓜茶,特別推薦無糖的冬瓜茶,帶點淡淡冬瓜清香的味道,喝完反倒更有止渴的功效喔!店家也順應台灣興起的冰淇淋風,開發了獨特的冬瓜茶口味,強調不加牛奶和乳化劑,口感類似綿綿冰相當獨特。
有一回我喝著冬瓜茶和老闆閒聊,不經意瞥見一只擺在桌上形狀很特別的玻璃瓶,一問之下才知道是超過50年的手工玻璃瓶,是當年用來盛裝冬瓜茶的容器,有白和綠兩款顏色。
老闆說:「最早的封口蓋是用植物馬艮製作,後來改用軟木塞,最後用塑膠蓋塞住瓶口,當年只要付押瓶費兩角銀就可帶走,很多客人是外帶看電影時喝,只要歸還瓶子店家就退押瓶費。」聽完這答案很驚訝,原來當年已這麼有環保意識,令人佩服古早商家的智慧。
民國37年幣制改革,舊台幣四萬塊換新台幣一塊,當時一杯冬瓜茶賣兩角銀,店家乾脆把店名取名為「兩角銀」,兩角銀第一代老闆是張福裕,民國11年起就在中正路174巷賣冬瓜茶,擺攤36年之久;後因製作冬瓜茶的過程辛苦,第二代改行賣衣,第三代張家蓁與先生兩人不捨阿公的好口味失傳,民國88年以冬瓜茶老店重新開張,承襲前人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復興家傳的復古滋味。
第三代的女兒接棒兩角銀,而女婿陳永和其實和冬瓜茶也有淵源。義豐冬瓜廠創始人的母親是陳永和先生的姑姑陳溫,他小時候還常拜訪義豐喝冬瓜茶。陳先生當兵是蔣經國總統旁的憲兵,然而服役期間遭受不公平待遇,一個巴掌就此使他失聰,退伍後身體不適常跑廟宇問事,巧遇丈母娘而認識太太,締結了和冬瓜茶解不開的姻緣。
直到某天陳先生因緣際會買了義豐冬瓜茶回家,岳父母告知其實他們是老店「兩角銀」的後代,讓他升起接棒老字號的念頭。之後自太太娘家習得古法釀製的祕方,經過10年研發,民國88年和太太於開始民族路和海安路口擺攤,媒體廣為報導下也讓攤位出現排隊人潮,可惜因造成承租攤位給兩角銀的店家困擾被迫搬離,只經營一年就草草收攤,連續找了十多處地點,直到神明指示天后宮旁的地點最好,才就此拍板。
其實陳先生總訝異這條人潮不多的小巷怎會有客人上門,連鄰居都不看好他的店,結果造成轟動,美食節目都爭相報導,排隊人潮彷彿當年「兩角銀」盛況再現。穩當經營九年後不巧遇到房東討屋,兩角銀被迫二次遷移,搬到安平運河旁,後因老客人蜂擁而來的關注與建議,最後才買下現址;夫妻倆也將店面裝潢得古意十足,現在只要路經天后宮,有時候都可以看到正在熬煮冬瓜糖的老闆,冬瓜香氣飄散在巷內角落,是延續古法製作的美味,更是傳承的惜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