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希特勒是無法屠殺這麼多猶太人與同性戀者的。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在《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一書中提到,「為什麼」會掀起大屠殺?
她引用了德國社會心理學家Harald Welzer在《加害者:尋常百姓如何變成殺人魔》一書中所提到的「得利者的群體感」:
當「我群/我者」與「他群/他者」的區分被主流社會的道德想像絕對化與合理化後,隨即會產生主流社會自視為「貴」、並將被排擠的社群歸類為「賤」的清楚劃分。
我群/我者為了自身永遠的福祉,會認為剷除這個「賤」的社群(共同生活環境裡的毒瘤)是有必要的。
在這樣的思維下,主流社會就會開始透過大量宣傳、道德化論述、教育洗腦、以及對「他群/他者」的歧視與差別待遇,讓大家產生「賤者」根本不算是「人」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規模屠殺「賤者」的悲劇就很容易發生。
2000年4月20日,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同學,在下課前5分鐘時經老師同意後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他在廁所被發現,倒臥在血泊中,送醫後於隔日凌晨去世。
台大醫學院的報告排除「患病而致昏倒」的可能。葉永鋕自小很「女性化」,很喜歡玩扮家家酒的遊戲,讀國中時常被同學欺負,要脫他的褲子「驗明正身」。儘管葉同學曾向學校反應,但是情況並未改善,以至於葉永鋕下課時間不敢自己去上廁所。
2011年10月30日,新北市鷺江國中楊允承同學,因個性內向且身材嬌小,平日大多和女同學玩在一起,結果遭到班上其他同學排擠,楊同學不堪同學嘲笑「娘娘腔」留下遺書跳樓身亡。
遺書中透露,當他被人欺負的時候,曾想告訴媽媽,但爸媽總是沒空,老師雖然看見他被欺負,卻沒說什麼。「我試圖找方法抒壓,但無論看小說、動漫、聽音樂、畫畫,都不被認同,最後演變成消極自殘或睡覺,更加封閉自我,最後甚至放棄一切選擇消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反對護家盟的理由。特別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老師。
如果放任這種「恐同症」歧視的言論蔓延,最終就是生成仇恨與霸凌。德國已經在反省,台灣似乎還視而不見。
究竟還要犧牲多少,才能喚醒這些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