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花小錢也能有大風景!別再買很呆的成套餐具,讓餐桌活潑起來的「錯開式」擺盤法,關鍵是要這樣做

2019-11-12 09:00

? 人氣

「錯開式」擺盤法即是:餐具彼此間,除顏色、圖案、材質力求不同,最要緊是形狀、甚至高矮深淺也互異。(圖/unsplash)

「錯開式」擺盤法即是:餐具彼此間,除顏色、圖案、材質力求不同,最要緊是形狀、甚至高矮深淺也互異。(圖/unsplash)

不圓的盤之必要

自從開始在社群平台如臉書、微博等分享我的一日三餐後,多年來影響迴響無數;其中,和網友的交流對話裡,被問到、提及最多的,除了「這道菜怎麼煮?」,就是有關餐具擺盤的問題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和大家的想像不同,我的餐具收藏其實一點不算多;特別2013年小宅重新翻修、痛快捨離大半後更是精簡,一個中島廚檯大抽屜容量便大致收容完畢。

盛盤擺放與搭配更談不上什麼費心講究,幾乎都是菜餚即將離鍋瞬間,順手拉開抽屜隨意一個張望,看中哪個就抓哪個上場。

所以,每有媒體問我,是否有什麼餐桌佈置哲學?總讓我一時語塞;但若要說全憑直覺似乎也不盡然……久而久之慢慢留心自我觀察歸納,這才發覺,好像還真有那麼一套習慣章法——我稱之為「錯開式」擺盤法

首先是,餐具本身絕不重複

在財力與居家面積均有限情況下,為能廣兼博愛、多樣擁有,遂而不管杯盤碗碟,一律是一只一只、而非一套套採買;因此在咱家,如家飾雜誌裡那般全套餐具聲勢浩大氣派亮相,是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畫面,反是個個模樣長相各行其是,熱熱鬧鬧。

不僅和菜色自成對比以能凸顯;餐具彼此間,除顏色、圖案、材質力求不同,最要緊是形狀、甚至高矮深淺也互異。

——是的。我總常下意識地,避免餐桌上只有圓盤

(圖/寫樂文化)葉1.jpg
(圖/寫樂文化)

大大小小圓呼呼團團擺開,看似喜氣討巧,但總覺四平八穩少了點個性與味道。這中間,若能適度加入一二「不圓」的盤,不管是長方、正方、橢圓、長圓,都能讓餐桌剎那變得活潑有生氣。

且實際盛裝,略偏長形的盤,不僅更能容納形狀頎長的菜餚,擺盤時也更能激盪出多變趣味和創意火花。

不成套不成對,飯碗

為了能夠多樣擁有,我的餐具杯具從來極少成組成套,尤其飯碗,也定然一隻一隻分開採買,無論如何就是不肯一樣

因此,多年下來,就這麼累積了各種不同飯碗。形式有大有小、有圓有椎、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窄有闊,有的一任渾圓、有的碗口外翻,有的光滑亮潔、有的略帶迷人粗糙手感,材質則瓷、陶、木器均備。

來源因器物本身的血緣關係,全數來自以米為主食的東方國家如台灣、日本、柬埔寨、越南以至韓國。

而不同產國的飯碗,也各見丰姿情調。台灣的碗,獨鍾的是復刻古早碗:沉甸甸厚實量體,略帶拙趣的幽藍鑲邊,碗身綴以手繪或打印的葡萄、金針、竹籬圖案,氣韻憨厚樸雅,還多幾分人親土親的熟稔熟悉,深得我心。

越南、柬埔寨的碗,與台灣碗彷彿兄弟姊妹般的神似,同樣流露著令人安心的扎實敦厚氣,卻是嫣紅釉色、花朵蟲魚紋繪飛舞,更多幾分嫵媚。

日本無疑最多元,也是目前所藏佔比最高的碗。隨產地、窯元、工坊、製作者、陶瓷或木器而形貌紛呈互異;卻也是一眾碗裡最顯細膩精巧的一類,含蓄嫻雅、潤澤生光,看著用著總覺心裡安靜。獨沖繩是小小例外,想是出乎南國血統緣故,分外散發幾許放獷不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