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冬末的夜晚,他問我想不想到塞納河進行一趟遊船晚餐之旅。這個季節天黑得很早,塞納河在夜巴黎的襯托下顯現出與白天截然不同的情調,我們換上正裝,在阿爾瑪碼頭上船,侍者安排了一個窗邊的觀景座位,替我們在酒杯裡斟滿了酒。
船隻緩緩在準點啟程出發,鐵塔於身後漸行遠去,樂隊開始演奏晚上的交響樂曲曲目。迎來眼前的,是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的亞力山大三世橋(Pont de Alexandre III)。優美的單一橋墩是它最出色的特徵,由俄國沙皇亞力山大三世的兒子尼古拉二世奠基,為了見證一八九二年的法俄同盟。它是首座「預製」的橋,所有的零件都在工廠預先製作好,再由船隻運送過來搭建,只花了三年時間便完工,和一九零零年萬國博覽會同時開幕,以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打造,有著天使、仙女和飛馬雕像,兩側橋頭各有兩座高達十七米的立柱,其上鍍金的飛馬雕像,分別代表了科學、藝術、商業與工業。從船上往橋身望去,兩側的中央飾有兩尊女性古銅雕像,分別象徵巴黎的塞納河以及莫斯科的涅瓦河。橋上三十二座古典路燈已經點亮,在這個華燈初上的夜晚顯得一片燈海輝煌。
前菜我們選了檸檬蝦肉薄片配上蔬菜,吃來相當清爽。另外一道前菜則是以香菜花蜜調味的烤龍蝦尾,對於香菜氣味有點不適應的我,卻意外覺得十分美味。
船隻經過協和廣場旁時,他告訴我這一座看似不起眼的石頭橋,是由巴士底監獄拆下來的石頭建成的。協和橋(Pont de Concorde)的歷史與大革命息息相關,由路易十六下令建設,卻因為經費問題停滯不前,最後使用了大革命時期被攻陷的巴士底監獄所拆下來的石頭修建,才得以完工,讓人民每天每夜踏過代表王權專制的象徵,是協和橋的重要歷史意義。這個時節,協和廣場已經豎起了年末才有的高大摩天輪,在夜裡閃爍著白熾燈般的顏色。
連接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羅浮宮和法蘭西學院的藝術橋(Pont des Arts),是最能夠被稱為「藝術之橋」的一座,建於一八零四年,這是巴黎第一座由鋼鐵鑄成的橋,被列入歷史古蹟。在橋上聚集許多藝術家展售其作品,讓人想起布拉格的查理大橋,夏季時也是巴黎人最愛野餐的地點之一。原本橋身鐵絲網上被情侶扣滿的愛情鎖已被政府強力拆除,裝上了壓克力板,倒是失去了那麼一些原有的浪漫氣氛。
侍者為我們送上主菜,鴿子肉佐饞豆泥配花椰菜,以及西班牙小辣椒兔脊肉佐南瓜泥,附上一籃棍子麵包。
「他們想讓遊客以為法國人每天吃這樣的食材嗎?鴿子啦、兔肉的。」他吃了一口鴿子肉,這麼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