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高度靠學歷決定?HONDA已故創辦人列成功2關鍵,沒念第一志願照樣出頭天!

2016-12-08 17:56

? 人氣

然而,投入活塞環的研發生產並不順遂,本田每天都與公司董事熬在工作室裡研究鋼鐵,弄得自己蓬頭垢面,狼狽不堪。為應付豐田汽車的訂單,他們生產了三萬支活塞環,從中選取了五十支去檢驗,卻只有三支是合格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本田的存款也日漸見底,甚至拿老婆的嫁妝去典當,但活塞環生意仍舊一籌莫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後來,本田意識到,他們的活塞環之所以毫無進展,是因為他們對鋼鐵知識不夠了解。因此,本田決定到濱松高工去進修相關課程,並同時不斷的將課程內容和自己的研發做比對,找出關鍵問題。經過持續改良,在兩年後,他們終於通過了豐田汽車的品質檢驗,公司業績也逐漸有起色。

新世界──另一片海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本田結束了活塞環的生意,將東海精密賣給豐田公司,因為他不甘於只是幫豐田汽車生產零件,他期待的是──運用多年來的經驗,打造屬於自己的帝國。

立定決心後,他開始認真觀察戰後的日本需要的是什麼。他發現,戰後日本的交通比二戰前還要糟,大家都靠腳踏車代步,甚至把腳踏車當貨車在用,總是在上頭堆了滿滿的貨物。從這個景象,他不斷想著:如果能夠在腳踏車上加上輔助動力,使用起來不就更方便了嗎?

因此,現代許多人最依賴的交通工具──摩托車,就這樣誕生了。一開始,每個月售出2、300台。之後,本田更積極投入了引擎的研發,希望可以製造出馬力較強、鋼板又堅固的摩托車,陸陸續續研發出了本田A型、B型、C型和D型。不過,也因為當時日本仍處在戰後的動盪時代,所以常常會有收不到貨款的情形發生,也造成公司財務上的困難。

之後,他透過朋友引介,認識了創業夥伴藤澤武夫。藤澤有著豐富的機械銷售經驗,與對製造很擅長的本田搭配無間,兩人第一次見面便決定合作。為何決定的這麼果斷?兩人後來受訪時不約而同說:「因為我們互有對方沒有的特質!」Honda前副社長川島喜八郎也曾形容:「本田如果是超級巨星的話,藤澤就是大導演。他擅長準備好舞台、寫好劇本,讓本田這位巨星有表演的空間。」他們一人負責做,一人負責策略,合力打造如今全球數一數二的HONDA集團。

本田宗一郎教全世界的2個成功撇步

做事不要憑感覺,要看數據!

本田公司對於工廠經營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理論與數據。他認為正確的理論才是貫通古今、百無一失,通行海內外,而不被時間和空間所限制。而這樣的理念,在他創業時就可以略知一二。相較於一般公司都是先蓋工廠再投產,本田卻是先是做產品、評估市場之後,再一口氣量產。

另外,HONDA成立十周年時,本田的反應也出乎意料。許多人會認為,十周年當然應該大肆慶祝一番。但他卻堅決反對。理性的他並不認為十周年有什麼好開心的,唯有公司生產出了對日本社會有用的產品,才值得慶祝。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亭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