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學姊學妹制
「情同慈母輒臨床,助檢寒溫好處方。最是留神觀病勢,婆心無暇故梳妝。」
日治時期台灣醫療技術飛速提升,隨著醫院的普及,對「護理人員」的需求也日漸上升,1920年日本官方正式宣布徵招女性「助產婦」及「看護婦」、並開設職業學科,招募大量女性從事護理工作。在當時,護理師可以稱得上女性職業裡最辛苦、最艱難的職位,不僅得研讀專門學校,熟悉各科知識,也得到醫院見習才能取得證書。而在醫院內部的工作小至病房通風清潔、照看病人飲食,大至協助醫師處理傷患、輔助執行開刀等,幾乎能稱的上「醫院管家婆」。由於工時長、輪班制度複雜且辛苦,長一輩的護理師還得負起教導學妹的工作,因此至今的「護理師職場文化」中,依舊存在著當初為了方便管理、使新手快速上崗所流傳下來的「學姊學妹制」。
藝妲:集才華於一身,賣藝不賣身
「登江山樓,吃台灣菜,聽藝妲唱曲」
「藝妲」指稱在酒樓筵席之間唱曲陪觴的女子,而台灣酒樓、與「藝妲」文化自清治末期逐漸崛起,主要發跡於港口貿易興盛的地區,而在日治期間,台灣「藝妲」受到嚴格的管制,不僅開業需要登記,連出場服務時買賣雙方都得向政府付費。許多人會將「藝妲」與「娼妓」混為一談,將她們歸類為風塵女子,然而,「藝妲」實際上「賣藝不賣身」,且幾乎都得受過基本教育、培養出眾的藝文氣質,想要當一名「紅牌藝妲」得面容姣好、歌喉不凡,更要有出眾的學養知識,才能與來自各地的客人交際應酬,大多「藝妲」都得從小開始培養,不僅得唸書、練曲,還得從小培養察言觀色的特質。日治時期的台灣南部「藝妲文化」較北部盛行,但隨著大稻埕一代商業崛起,酒樓、藝妲間逐漸在北部扎根,「藝妲」若是要在北部大紅大紫,得先去南部見習在回北部出道,此舉稱之為「隱墨水」,即使擔任「藝妲」過程辛苦漫長,但在當時卻有不少年輕女孩因嚮往高名氣、高薪水,對於這個職業抱有極大的熱誠。
老師:從日治到現在都是女性熱門職業
老一輩常說「查埔做醫生,查某做老師」(男生當醫生,女生當老師),這個觀念其實從日治時期就開始了。只要女學生在校成績優異、家境又允許升學,往往都會被鼓勵去當老師。教師工作在當時薪水較高又有社會地位,也是女性少數能成為「知識分子」的管道,「醫生配老師」更是當時門當戶對的婚配組合。不過當時的女老師卻也面臨著男女同工不同酬、結婚後就被迫考慮離職等窘境。
20世紀的台灣社會,女性紛紛走入職場,看似女性地位提升、女權意識燃起,然而,實際上進入職場的女性年齡落在16-20歲初頭,多半女性依然在25歲前結婚生子,進而被迫離開職場。雖然台灣女性在當時的社會貢獻了十分可觀的勞動力,但是社會風氣依然認為「女性結婚就該回歸家庭」,而中斷了在職場繼續精進、晉升的道路,而這樣的守舊觀念,不只是將近一百年前的女性要面對,就連21世紀的今天都仍然困擾著千千萬萬的婦女們。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貓頭鷹出版《好美麗株式會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