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作品的翻譯風波
從《挪威的森林》開始,翻譯者林少華教授幾乎就是村上在中國的代言人,像賴明珠在台灣、葉惠在香港的地位一樣。翻譯了卅多部村上的作品,林少華的譯文將村上口語化的文筆化為典雅的筆調,許多中國讀者甚至因為林氏譯法而喜愛村上的作品。
林少華喜愛意譯,賴明珠則採直譯,光從書名便可看出差異,例如賴譯的《旋轉木馬的終端》成為林譯的《旋轉木馬鏖戰記》、再例如《聽風的歌》則為《且聽風吟》、《發條鳥年代記》也被翻譯為《奇鳥行狀錄》。
二○○七年,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藤井省三批判林氏譯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前述過於典雅的譯筆問題。林少華先後和漓江與上海出版社合作翻譯多年,然而,因中國村上迷的大量增加以及藤井省三的異議,海南出版社後來也加入村上版權的競逐。
二○○四年的《超級女聲》選秀節目播出之後,「海選」便成中國關鍵詞,海南出版社也以這個方式選出旅日將近廿年的施小煒教授翻譯。這背後意味的,是中國出版的蓬勃發展,一如中國電影國有電影廠以集團化的方式因應市場化,出版社同樣以集團化方式面對讀者市場。
二○○九年的《當我跑步時談些什麼》(台譯《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開始便由施小煒教授翻譯,林少華與施小煒誰的譯筆較好,甚至台版、港版、陸版村上作品的譯筆誰佳,也動輒成為村上迷的論爭焦點。
至於村上春樹作品是否僅是日本文學作品在中國的異數?目前看來並非如此,中國的譯作與銷售當中,日本推理小說作家諸如東野圭吾、伊坂幸太郎與宮部美幸等,也都擁有相當的讀者群。
這些推理小說何以暢銷?這是中國村上熱之後的另一波流行。
文/李政亮;圖/視覺中國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or旅讀中國(原標題:村上春樹作品的中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