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1年來,台北市從未幫外縣市燒過一片垃圾,2016年因中央緊急行文調度,才首次幫雲林燒家戶垃圾……「不能老是這樣來壓迫我,雲林垃圾運到台北燒,太匪夷所思。」其實,柯文哲有所不知,中央沒有老是壓迫台北市,已有很多縣市長期代燒垃圾,幫忙最多的,是高雄市……
老一輩台灣人對「垃圾山」並不陌生。1970年代,全國各地堆起大大小小的垃圾山,新北市大漢溪畔就出現綿延數百公尺的垃圾山,連台北市內湖也有座知名垃圾山。後來隨著垃圾衛生掩埋、焚化廠啟用,垃圾山才逐漸走入歷史。
對年輕一輩來說,垃圾山就像遙不可及的古老產物。意外的是,近兩年來,垃圾山卻悄悄在部分縣市死灰復燃。尤其到了2016年11月,雲林、台東、南投每天均有百餘噸家戶垃圾出不去,在縣內都堆起上萬噸的垃圾山。
如果你以為這僅是少數縣市的事,那就錯了。政府沒有說的祕密是,台灣的垃圾處理正面臨空前危機,全民皆無法迴避。
秘密1〉事業廢棄物排擠家戶垃圾
這一切,要從2015年3月,南投堆起1萬噸的垃圾開始說起。
目前台灣共有24座營運中的焚化廠。22縣市中,仍有金門、澎湖、連江(馬祖)、新竹、南投、花蓮、雲林跟台東八縣市,因沒有焚化廠或未啟用的關係,家戶垃圾需轉運到其他縣市焚燒。
過去十年來,一直頗為順暢。甚至隨著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後,家戶垃圾從2006年約503萬噸降至2015年約323萬噸,少了180萬噸,減幅達35.7%,進入焚化廠的垃圾量也從約416萬噸下降到約314萬噸。
處理量大於供給,垃圾山當然消失,甚至還有許多焚化廠無垃圾可燒,到處搶垃圾。
「以前嘉義縣、台南市的焚化廠,一天到晚拜託我給他們垃圾燒,」雲林縣虎尾鎮長林文彬說,誰知道兩年前情勢逆轉,垃圾出不去,連花大錢拜託人家燒都沒用。 為何近兩年,全國垃圾會從不夠燒到堆滿地?究其原因,竟然是一般事業廢棄物(簡稱一般事廢)惹的禍。
垃圾分成一般廢棄物(家戶)跟事業廢棄物。事業廢棄物又分成有害事廢跟一般事廢。政府規定可以進焚化爐焚燒的,只有家戶與一般事廢。過去十多年來,垃圾量不足時,南部民營焚化廠低價搶垃圾,導致北部跟中部的一般事廢都往南部跑,等到處理量逐漸飽和,價錢往上調時,將一般事廢交給南部處理的清除業者大感吃不消後,又紛紛運回中、北部處理。
一位焚化廠操作主任說,十年前,一些焚化廠幾乎賠錢,業務員天天找不到垃圾,甚至考慮退場。約五年前,市場發生變化,一般事廢不斷湧現,到現在每天仍有接不完的電話,「連民代都來拜託燒一般事廢,多到要排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