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歌仔戲?砲轟「如喪考妣」、「地方爛戲」,40年前權貴這樣玩殘台灣文化

2017-01-10 11:30

? 人氣

以聯合報的評論為例,1970年6月,專欄作家「何凡」的「玻璃墊上」專欄連續以〈停止地方戲的爛戰〉與〈再談減少地方戲〉等文章痛斥台視台播出這種「粗鄙不文、薦紳羞言、哭哭啼啼、如喪考妣的地方爛戲」,並以推行國語為由要求電視台停止播出歌仔戲與布袋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同樣是1970年6月,立法委員洪炎秋、汪秀瑞、謝建華等人也批評歌仔戲需要改進,並怒責布袋戲是低級趣味。

1975年11月,立法院決議《廣播電視法》第20條「電臺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其所應占比率,由新聞局視實際需要定之。」1976年,《廣播電視法》施行,新聞局規定所有的電台廣播及電視節目「方言」播出時間不得超過20%,並逐年減少直到消失為止。

1981年,楊麗花主演的台語電影《陳三五娘》為台語電影劃下休止符。1982年,華視播出由小明明巫明霞率領「華視歌仔劇團」主演的「國語」歌仔戲《梁山伯與祝英台》,結果慘遭滑鐵盧。顯見,在語言政策下,被迫以「國語」演出的歌仔戲並不受台灣人青睞。

雖然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慢慢走向民主化,然而,歌仔戲卻也在198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走下坡。最後,隨著台灣娛樂的多元化,歌仔戲的黃金歲月,也已經成為台灣人的歷史記憶之一。

往往,一個巨星的辭世才是世代記憶的開始;然而,現在小明明的辭世,卻是在喚起台灣人對於近30年以前的歌仔戲黃金歲月記憶,因為,歌仔戲的黃金歲月早已成為台灣人的記憶。

文/阿圖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文標題:【縮影人間】小明明與歌仔戲的黃金歲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