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清楚記得好幾年前看的電影的內容。為什麼我可以記得電影的內容、臺詞好幾年呢?因為看完電影,我就會寫下感想和影評,發表在臉書或電子報上。
不過,老實說,在那之前,我會先做更重要的輸出,就是先潦草地寫在筆記本上。
看完電影後,馬上把來自電影的感想、發現、感動、刻骨銘心的臺詞、產生共鳴的主題等,所有浮現腦海的東西都潦草地寫在筆記本上。我把這個做法稱為「潦草書寫記憶術」。
這時最重要的是,趁記憶猶新把想得到的東西統統寫成文字,以速度為優先,字寫得好不好看是其次。
並不是看完每部電影都會潦草地寫下來,有「這部電影太棒了!」、「我想寫影評,與更多人分享這部電影的精彩!」的感覺,才會馬上潦草地寫下來。有時,出了電影院,我就坐在大廳的椅子上,開始潦草地書寫。或者,有時也會在回家的電車裡潦草地書寫。
有趣的是,針對兩個小時的電影潦草書寫時,再怎麼努力寫,每次也只能寫滿兩張A4紙。我是使用A4筆記本,所以剛好填滿兩頁。或許,這就是大腦從兩個小時的電影可以得到的資訊量的極限。
輸出最好是在「事後、馬上」──體驗完整記憶術
從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進行的記憶實驗可以清楚知道,記下事情的二十分鐘後會忘記百分之四十二,一小時後會忘記百分之五十六,一天後會忘記百分之七十四。
記憶會以飛快的速度隨著時間遺忘,預防的方法就是「複習」。
根據艾賓浩斯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剛看完電影時,能記得的關於電影的資訊量最多。所以,在看完電影後,馬上以可能的最快速度做備註或做筆記(做複習),是非常重要的。
看完電影馬上做紀錄,就可以把體驗完整地記憶下來,不會有「遺忘」帶來的疏漏。
有時,看完電影後有其他的約會,沒辦法在看完電影後馬上潦草地寫下來,會隔一個晚上才潦草地寫下來。這時候,吐出來的資訊只剩一半不到,「臺詞」也很難正確地想出來,除非是非常「經典的臺詞」或是「很短的臺詞」。
潦草地寫下來,可以把內心當下才有的鮮明的感動置換成文字。確實執行這樣的做法,即便過了半年、一年,光回顧當時的潦草書寫,便能在三十秒內喚醒對那部電影的感動,並瞬間「想起」故事內容等細節。
來自「文字」之外的「感動」與其內容及發現,不寫下來,大部分就會忘記。
把「潦草書寫」的東西,不斷地累積起來,以後臨時接到委託案,不必重看電影,光是回顧「潦草書寫」的東西,也能流暢地寫出一篇影評或解說文。
也就是說,「潦草書寫」這樣的輸出,本身會成為智慧「財產」。「潦草書寫」的東西,是自己的記憶的一部分,也是無可取代的智慧財產的積蓄。
像這樣,在體驗後馬上做輸出,十部、五十部、一百部地持續下去,觀察電影的眼光、解讀電影細節的能力,就會有飛躍性的成長。此外,因為是在看完電影後,馬上拚死拚活地「想出來」,所以也會成為記憶力的訓練。
當然,這不限於電影,在戲劇、演唱會、歌劇、演講、活動、旅行中,有「好感動!」的感覺,就要馬上靠「潦草書寫」,把你的心象風景如拍照般寫成文字資訊。
作者|樺澤紫苑
日本精神科名醫,1965年生於札幌,札幌醫科大學醫學院畢業。2004年前往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留學三年,返國後成立樺澤心理學研究所。
他經常透過網路媒介提供淺顯易懂的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知識給一般大眾,在臉書、Twitter上均擁有眾多粉絲,電子報訂閱人數更高達15萬以上,被譽為「日本最擅長經營網路的精神科醫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平安文化《不用記憶的記憶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