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設比的緣故,許多人在購屋時還是會把公寓優先順序放在電梯大樓之前,不過如果攤開台北市公寓及大樓的住宅指數,卻會發現從105年後,大樓行情呈現區間盤整,公寓行情卻已有8%的跌幅。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去年房市交易量大增,原因是都會區的居民在移動,而不是新的需求發生,除了因為捷運路網成熟跟電商崛起,讓郊區越來越便利,價格更是一大推力。
章定煊分析,台北市連舊公寓的房子都高不可攀,而舊公寓不但造成居住品質的下滑,也造成整體區域發展上的問題,再加上當時興建背景是遇到台灣戰後嬰兒潮帶來的人口爆發,房子嚴重短缺背景下興建,所以當年很多公寓都不是在預想可以使用百年的概念下興建,屋齡超過五十年後,改建的壓力越來越大。
近年為了加速都更,政府推出許多優惠方案來做為誘因,然而實際上整合相當困難,進行都更的案件數量仍然不多。章定煊提到,五十年以上的舊公寓維護成本越來越高,但即使政府賣力成這樣,整合還是困難重重,於是老公寓自住的年輕人跟夢醒的投資客,都慢慢離開了。
章定煊拿出台北市公寓及大樓的住宅指數作為佐證,表示自105年以後,雖然最近幾個月比較弱勢,但台北的電梯大樓還可以維持在一個橫向的區間盤整,但是公寓就是一個類似下旗形的弱勢盤整,現在的台北的公寓行情價比起105年已經有大約8%的跌幅。
章定煊也提出另一個看法,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消費觀念改變,就是要新的,不只房子要新的,連區域都想要新的。對於這樣的現象,他認為這個效應會不會持續下去很難說,可能未來每天通勤太累、對於重劃區的幻想破碎等…會讓人口又從郊區往市中心移動。
文/唐主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房網(原標題:公寓價格沒「擋頭」!學者:全因這2種人離開了)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