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出版的第一份報告當中,我們證明了若在整個程序當中不斷重複罵髒話,忍受冰水挑戰的時間會更長、疼痛評分較低、心跳速率增加幅度也較高,相較起來,重複中立詞就沒有這些效果﹝請參閱Stephens, Atkins & Kingston﹞。有鑑於罵髒話時心跳速率上升,我們認為受試者會對髒話產生情緒反應,激發「戰或逃」反應,產生「壓力引起的鎮痛作用」(stress-induced analgeisa)。這便是「戰或逃」反應當中一部分舒緩疼痛的機制。
在我們的第二篇報告當中,我們再次發現罵髒話能讓受試者忍受冰水挑戰的時間更長、疼痛評比較低、且心跳速率增加幅度較高(請參閱Stephens & Umland)。研究結果跟第一次相同,讓我們鬆了一口氣。科學家將此稱為「重複」(replication),第二次實驗取得相同結果對於科學程序相當重要,代表研究發現的確可信。
除此之外,第二次研究還證明了罵髒話減輕的疼痛程度與每天罵髒話的頻率相關,請聽我深入解釋。在第二次實驗當中,我們另外請受試者估計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罵髒話的頻率,得到的回應從每天罵零至六十次髒話都有。
有趣的是,與不怕髒話的人相比,每天罵髒話的頻率越高,罵髒話時增加的疼痛忍耐度就越低。此結果代表受試者已經適應了罵髒話,越常罵髒話、髒話所造成的影響就越少(以科學術語來說,罵髒話已經習慣化(habituated))。基於這些有力的實驗發現,我們建議不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罵過多髒話,髒話的影響力才能在需要時完全發揮!
在我們的第三篇報告當中,我們打算探討情緒反應是如何導致疼痛耐力增加(請參閱Stephens & Allsop)。我們一開始時假設說話者罵髒話內心感到的情緒是激動。接著,我們要看看激動程度增加時,感受到的疼痛是否會改變。此研究當中,我們請受試者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受試者要在十分鐘之內探索虛擬環境、碰上敵人就開槍殺敵,與玩高爾夫遊戲的控制組相比,實驗組的確感
到更為激動。實驗結果再次證明,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受試者忍受冰水的時間更長、心跳速率也會維持飆高的狀態。此結果符合我們的理論:罵髒話會透過激動情緒影響疼痛的感受。
所以,我們的研究證明了罵髒話可以幫助容忍疼痛,太常罵髒話會減輕效果,罵髒話讓人感到激動情緒、進一步觸發戰或逃反應。疼痛觸發的罵髒話行為似乎不是疼痛災難化的表現,若真為如此,那罵髒話應該會導致疼痛感覺增加。罵髒話反應似乎也不太可能是解除壓抑行為,因為這麼一來疼痛感受應該不會有改變,與我們的研究發現相抵觸。我們的研究反而指出,疼痛時罵髒話是一種疼痛管理的型態。罵髒話的一項意外好處就是能夠幫助你忍受痛楚。
雖然之前從來沒有科學研究證實這點,不過這道理似乎廣為護士、助產士和產婦所知。的確,此研究報告問世之後,數個線上網路辭典新增了lalochezia一詞,意指「使用粗俗語言減輕壓力或疼痛」。所以,如果你感受到了極大疼痛,卻無法馬上就醫,此時罵髒話的意外好處就能派上用場,可以使用髒話的
鎮痛效果撐過一開始的難受片刻。不過,進到醫院之後最好還是別罵髒話了,畢竟髒話可不符合醫學禮儀。事實上,罵髒話的行為在診所相當少見,若真的發生,則代表事情危急了。
本文經授權節錄自時報文化《壞習慣的正面力量?──科學認證!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